季筱泉整合了大批调查信息,又在南东京同样进行了一番走访,还把懂日文的助手派到了本州日本实地观察,与他的判断类似,靠着美国人的不断援助,本州日本确实从战争中慢慢缓过来了......
二战之后,虽然无数工业设备和技术人才被中国抢走,但本州日本政府在美国人的扶持下,迅速启动了贸易立国战略,并采取"倾斜生产方式"政策,把剩下有限的钢铁厂、煤炭重组,不顾美国的阻拦,硬生生的将钢铁产量提升了150万吨左右
如果不是中国一直想法设法限制对日本的煤炭出口,又拉拢菲律宾限制对日本的铁矿石出口,还想办法推动美国投资菲律宾的重工业,日本的钢铁产量还会上升
日本确实有这个能力,到了二战之前,日本的工业化已经持续了70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0%,也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即便被中国抢走了无数技术人才,日本还是有足够的人才,可以顺利启动战后复苏。
而随着钢铁产量的上升,日本的生产用机械也迅速发展起来,生产力开始迅猛恢复,战争中被破坏的基础设施也开始了修修补补。
这个时候,日本相比于中国的优点就出现了,本州日本就那么点大的地方,还有相当多的山地,又有非常强的基础,战后的日本又不需要搞军工,恢复速度明显快多了。
而中国就扯淡了,到1953年都搞到两千多万吨钢铁产能,但被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7亿人口一分,再加上庞大的军工投入,压根不怎么显眼。
与日本相比,得到美国大批援助的菲
律宾反而不如日本发展迅速,菲律宾政局不稳,基本上四年就要换一个总统,贪腐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结果就是美国帮助菲律宾发展基础工业的投资大多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到了爪哇战争爆发,美国人为了更好
的做好后勤,对日本发展重工业的限制也逐渐取消,美国人也是没办法,菲律宾不怎么样,不让日本人干,美国人能让谁干?即便对日本有些顾虑,也比不上中国的现实压力。
随着美国调整政策,开始重点扶持,从战争中一步步恢复起来的本州日本,又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不过与前世优越的国际环境不同,此时的本州日本要想实现新一轮高速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最大的麻烦就是死敌中国人。
就在季筱泉奉命观察本州日本时,日本首相吉田茂也站在一处高地看向南东京,这位日本首相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相比于比较荒凉,只能提供一些农产品和粮食的北海道,日本人对中国强行霸占中国地区,并让九州独立如鲠在喉,核心区被挖了两块,绝对是痛彻心扉。
幸好中国与苏俄不一样,给予九州极大的自由权,两个日本的经济联系和民众往来一直没有断,这也留下了日本未来统一的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
但中国人放松控制,吉田茂反而相当头疼,南东京变成了走私天堂甚至是小事,中国人这么干,说明他们很自信,他们也不畏惧本州日本和九州日本靠拢。
为什么中国人有这样的底气,吉田茂明白,中国人确实有这个军事实力,中国人在九州和南东京的驻军虽然是象征性的,各个军事基地只是维持,人数并不多。
但中国地区(扶桑省)却修建了无数工事,囤积着整整十万中国精锐部队,据说还挖了一大堆地下仓库,囤积着大批武器装备。
当地的中国移民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一百万,而且还在增加中,中国政府规定,中国地区(扶桑省)的成年男子,每年都必须接受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
这意味着什么,吉田茂当然清楚,未来就算九州闹翻了天,中国人只需要动员中国地区(扶桑省)的军队就可以轻松镇
压,毕竟九州才那么点人。
也就是说,除非日本人通过战争彻底赶走中国人,否则想统一绝无可能,而发动战争?不管是现在的日本,还是未来的日本都已经没有指望了,中国人已经有了核武器,他们完全可以可以使用核武器彻底毁灭日本。
或许是看到了中国人的决心,九州那帮被中国俘虏,然后又回到九州的人,才会那么坚决的靠拢中国,毕竟目前看来,
日本根本不可能统一。
除了日本统一问题上,离不开与中国的接触,在本州日本未来发展问题上,日本也被中国人捏住了七寸。.
中国事实上武力控制了整个东亚大陆
,又拉拢菲律宾,以对日战争索赔为名,
要求日本赔偿美元、黄金等真金白银,坚
决不同意日本人以工业品代为赔偿,对日
出口的各种原材料要价也都相当苛刻。
更麻烦的是,中国人在战争期间又重点打击了东南亚各国的亲日派,还控制了大批矿山,这几年又搞了香港经合组织,往东南亚效果输出工业,这一连串动作,直接把日本高层早就规划好的借战争赔偿,整合东南亚为日本的原料和市场的梦想打得粉碎。
若是没有东南亚的原料和倾销市场,此时还比较稚嫩的日本工业怎么发展?美国市场虽然对日开放,但绝不那么好进,中国被限制了纺织品配额,日本虽然没有被限制,但如果日本出口过多,美国的纺织企业同样不能容忍。
不仅仅原材料被中国人捏着,中日两国的发展赛道也很重叠,日本搞贸易立国,中国同样搞了出口加工区,大规模发展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宁愿亏本都要对外出口换汇,现在美国的纺织品价格被打下来了,日本纺织品企业虽然没有配额影响,但利润大受影响。
按照规划,接下来日本将重点发展钢铁、造船、石化等重化工业等产业,但中国同样在沿海地区搞了一堆钢铁厂,还有三个造船基地,又有好些个炼化企业,很
明显,这条赛道中日又挤在一起了。
甚至于日本早有野心的电器产业、汽车企业,中国也在全力推动,中国把研发的各种电器技术和汽车技术对国内企业和华侨企业开放,这几年中国相关产业发展也很快,汽车年产量最新统计数据已经搞到了30万辆以上,各种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
每每想到这些,吉田茂都会大骂岸信介、丰田那帮混蛋,你们被中国人抓走了,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不行吗?为什么一个个拼尽全力,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都是叛国贼!
虽然心里大骂,但吉田茂也知道,如果他被中国人抓走,也会这么干的,拜二战那帮马鹿所赐,到了今时今日,日本经没办法独立,必须靠一边。
虽说中国现在的实力远不如美国,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国的潜力巨大,而且正在迅速得将潜力转化为实力,未来中美的差距绝对会不断拉近,到时候日本该往何
处走?
美国离得太远了,日本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以本州日本虽然获得了无数援助,但在美国的体系下,日本的地位很低,未来美国扛不住了,甚至可以放弃日本.
但日本对中国的意义则完全不同,不仅关系国防安全,教育科技领先的日本还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助推器,所以中国高层给予了日本精英极高的地位。
岸信介那些人也不傻,他们自然会努力工作,帮助中国尽快恢复到原有的历史地位,到时候作为中国体系的二把手,日本同样可以过得很好!
想到这里,吉田茂微微叹了一口气,日本出现了这种方向上的巨大分歧,长此以往,日本真得会分裂的,要想不被分裂,要么是中美之间早早分出胜负,但现在看来希望并不大。
除此以外的办法就是想法设法把本州
日本发展起来,未来凭借着体量优势统一北海道和九州,但这条路太难走了,要和体量那么庞大的中国竞争,除非中美对抗激烈,美国完全封锁中国,但那又怎么可能?
想来想去,吉田茂只能仰天长叹,日本人已经难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也只能尽人事,其他的就要看命运的安排了,怎么尽人事,自然只能赔钱,钱从哪里来,自然是美国,他知道不能拖,拖下去,日本真得成异类了......
吉田茂长吁短叹一番,缓缓离开,而身在南东京的季筱泉在考察一番后,正在给谷雨写报告,他慢慢停下来,也长吁短叹了一番。
都折腾成这样了,这小鬼子还是有可能起来,他甚至产生了一种感觉,因为体量上的巨大差别,小鬼子未来的日子很可能比国内要强。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后果将非常严
重,甚至有可能影响党的威信,必须想办法打断日本的发展势头,或许可以做一些事情,试探一下美国人扶持日本的决心。
为了以防万一,现在看来,必须做一些必要的宣传,打一打预防针,必须让群众知道美国人为了扶持小鬼子,给了他们多少钱......
季筱泉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报告中,希望引起谷雨的注意,在忙完这些之后,季筱泉乘坐国航的班机前往夏威夷,开始了美国之行。
谷雨很快收到了季筱泉的汇报,看完之后,相当心烦,他一直在搞小动作,但在美国不断栽培日本,日本又很争气这个大势面前,他的种种小动作也只能延缓,不能改变大势。
就算按照季筱泉建议的,搞一搞大动作,好好打压一番,谷雨早就想到了一些办法,比如封锁台湾海峡,不让日本进口
东西,实际上也不行,大海的主人是美国
,不是中国,美国用军舰护送日本商船,
同时再对中国来一个反封锁,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谷雨现在有求于美国,顾虑很多,而且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先例,一战后为了压制德国,法国人连鲁尔区都
占领了,最后德国还是崛起了,说白了,
域外强国铁着心搞制衡,中国越敏感,反
而越会刺激域外强国加强扶持的力度。
所以权衡再三,谷雨还是觉得不能搞明显的动作,他能做的就是在日本战争赔偿问题上大做文章,拉拢东南亚各国排斥日本,不让本州日本有太多的工业品出口市场。
同时想尽办法加强中国工业品出口,不仅整合东南亚,还在全世界挤兑日本工
业品,我确实挡不住你重新起来,但我想
法设法限制你的高度,还是办得到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快开放的速度,欧洲各国的战后恢复逐渐完成,世界贸易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微微皱眉,他想开放的更快一些,可是主持经济工作的老廖一直小心翼翼,瞻前顾后,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他主导的几个经济计划的成功,既然我们已经走通了路,为什么一定要搞那么大的改革?
前前后后,跟他解释了很多次,他总是半信半疑,谷雨也有些厌烦了,他让张世德带话给毛泽民同志,确实已经有心更换总理,老李已经退下来了,二李完全可
以用,老廖再不听话,就只能换人了!
毛泽民同志是金融专家,当年四路军的财政基本都是他在主管,抗战期间他一直是财政部长兼央行行长,要论怎么玩耍资本主义的金手段,他实际上比廖德华同志更清楚,所以谷雨相信在新的时代下
,毛泽民同志做得只会更好一些。
事实上,谷雨真正寄希望的财经干部
是薛雨林和李准,前者不仅沉稳,而且不断在学习,是个很不错的长者,这样的干
部符合谷雨对总理的设想,他这个强势主席绝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太强势的总理!
而后者,年轻能干,性格强硬,不怕得罪人,和谷雨记忆中的某人非常像,而且年纪很轻,而目前的经济模式,发展十几二十年之后,国企肯定要出问题,而那个时候的李准正处在一个政治家最成熟的时期,完全可以承担动大手术,推动中国
彻底转型的重任!
谷雨思前想后,已经不准备让廖德华
同志做三届总理,等完成最关键的物价改革后,就更换总理,历朝历代,开国之君都不可能让首相做得太久,老廖如果是萧何、房玄龄那样的人也就罢了,问题是他
不是,他根本就不纯粹!
谷雨有这个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老廖在背后搞是非挑动饶漱石和柯庆施内斗,谷雨非常不高兴,脑海里多次浮现他前世的种种阴险的做法。
谷雨自己的上位过程本来就有不少阴谋,同行是冤家,他对党内那些老阴逼一直很不放心,他真正喜欢的是饶漱石这样的
干部,能做事,作风简单粗暴,这样的单
干户,可以用,想拿下来也容易......
就在谷雨思考之际,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谷雨接了起来,原来薄一波同志请求见面,谷雨微微皱眉,是物税委的工作出什么事情了?
有些担心的谷雨立刻表示同意,而此
时此刻的薄一波同志多少有些紧张,他这一次请求面见谷雨并不仅仅是物税委的事情,他也想劝一劝谷雨。
自战争结束以来,谷雨对军队高级将领的使用,越来越夸张,一个又一个军中大员出将入相,还让军队同志实际掌控中央监委,现在连中央督巡委也让秦总掌握,这引起了很多同志的担心。
尤其是陈赓同志,二战结束后,他搞搞教育科技还好说,但现在却被安排主政上海,上海一任下来是不是就要进入中央常委会,这自然挡了很多同志的路,其中当然也包括他薄一波同志。
另外还有一点,薄一波同志从毛泽民
同志的任命中嗅到了一些不对的地方,谷雨借口毛泽民同志上调中央会主管财政,
就让他担任中央财经委常务副组长,这种说话多少有些牵强,他总觉得不太对劲。
而在九大的人事安排上,廖德华同志
的人事意图也遭到了严重挫折,在方远征同志选择退居二线后,谷雨竟然迅速提议邵守一为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在那种气氛下,廖德华只好苦笑着接受了这个人选。
自此之后,廖德华同志一直非常低调,对谷雨同志的种种决策也不再主动说话,这引起了薄一波同志的强烈不安。
对谷雨同志突然压制廖德华同志,薄一波同志认为这跟两人的政见不同有关,
谷书记更开放一些,或者说胆子更大一些;而廖德华同志更保守一些,或者说胆子
更小一些。
薄一波同志胆量更大一些,他也有些看不上廖德华同志的保守,但却又不喜欢谷雨三天两头说开放,他总得帝国主义没什么好东西,同样是打交道,他更喜欢和
苏俄打交道。
他之所以有心帮助廖德华同志说话,从工作上说,国务院负责执行工作,任务无比艰巨,廖德华同志的地位不稳,自然严重影响到国务院的权威,接下来又要启动新一轮物价调整,这么搞不行呀,他必须劝说!
从派系上来说,毛泽民同志虽然是北方系元老,但他毕竟是毛泽东同志的弟弟,总不能毛泽东同志影响力还在的情况下,就重用毛泽民同志,这是很不适合的,他总感觉谷雨同志对李家兄弟太纵容,别搞出了党内的荣宁二国公,那就不好了!
而从个人私心的一面,薄一波同志对自己的定位是未来担任中央秘书长,主持组织工作,他事实上并不是很在乎国务院的工作,国务院谁当家对他的影响并不大
可这一次换届,与饶漱石同志关系很好的黄道同志卡住了这个位置,加之饶漱石又兼任组织局委员,这也就意味着组织系统还是控制在饶漱石及其盟友手中。
再加上郭子华这个中办主任,频频代表谷雨参加这个会议那个会议,薄一波同志自然头疼无比,既然注定要和饶漱石不对付,那只能和廖德华同志接近.......
不过薄一波同志在北戴河期间,并没
有轻举妄动,而是等到九大结束后,才出
来进言,一来是谨慎,表明自己无私心;
二来则是薄一波希望廖德华同志被削弱一
番,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才更加平等一
些,毕竟廖德华同志多年的老常委呀!
既然要面对1954年的大水,谷雨自然
对各地的储备物资十分上心,这些年地方搞经济,不断有人打储备仓库的主意,这样那样的耗子不少,所以53年下半年,谷雨就让薄一波进行调查,这也是第二次三反运动很重要的一步。
薄一波调查的结果也不是非常乐观,但是他汇报时,稍稍有些偏向,他挑选了
好几个省进行批评,除了两个省是正常的
党政干部以外,还有两个省的一把手是军队政委出身,而刚刚调任教育部长的黄永
兴领导的陕西省也包括在内。
更夸张的是,薄一波告诉谷雨,物税系统的同志在陕西调查时,竟然获得举报,黄克诚同志从海军调到陕西时,竟然携带了8万多胜利币并没有上报,涉嫌贪污
公款。
"黄瞎子是什么人,我是知道的,是不是搞错了?"
"不管有没有错,都有必要调查一番,而且......"
薄一波同志欲言又止,谷雨当然清楚,现在军队系统掌握中央监委,彭德怀同志又是中央督巡委书记,段德昌同志是政法委书记,他们都不适合调查。
另外一个有可能调查的干部中办主任
郭子华又是陕西的老书记,而黄克诚同志调到陕西后,据说与郭子华同志认可的一些干部有些不对付,这一次对黄克诚同志的举报搞不好和他有关,所以他也不方便调查。
很明显,薄一波想控制调查的主动权,不过谷雨总觉得他今天的说法有些偏向,老子在用军队高级将领,你盯着军队出身的第一书记不断捅什么意思,谷雨怀疑这是党政系统的官僚系统对军队干部的一次反击,谷雨当然不可能让薄一波掌握调查的主动权。
想来想去,谷雨就想到了最高法院长陈原道同志,让老陈来主导调查吧,他应该不至于搞出什么么蛾子......
薄一波同志无奈的叹息了一声,他知道谷雨搞出将入相,大规模使用军队干部,尤其是红三系的决心看来很难动摇,这个试探看来不是很顺利。
开局不利,但薄一波还是觉得有必要帮着廖德华同志说说话,所以汇报到最后,他很婉转的说起廖德华同志最近告诉他,他现在身体不是很好。(
除了流鼻血的老毛病以外,心脏也有一些不舒服,他想向组织请假休息一段时间,但又怕影响工作,有些犹豫,而且就算休息了,也不知道让哪位同志来承担这份工作。
谷雨听完,心中很不高兴,这个试探太明显了,前世如此,这一世也如此,一遇到事情就喜欢躲,不过他并没有表露出来,摇摇头,"这几天开会,我觉得老廖身体还不错呀,真得有必要请假吗?保健委检查了吗?"
一边说,谷雨一边抓起电话,叫来了郭子华,在郭子华还没有过来之际,薄一波同志劝说道,"谷书记,德华同志不仅仅身体不好,我感觉他可能有些心理负担!"
谷雨稍稍沉默,然后无奈地说道,"九
大人事调整比较大,有些同志也需要安抚,国务院的人事安排确实出现了一些意外,过一段时间可以调整嘛!你告诉德华同志,国务院工作离不开他,让他放心!"
薄一波同志稍稍轻松了一些,谷雨见状更加不高兴,你们两位什么时候凑到一起去了?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此时他反而念起黎玉同志的好处,这是一个真正做事的人,虽然性格上有些缺陷,但没那么多花花心思,他的天平再一次偏向了黎玉同志,两人岁数相差不大,此进就是彼退。
或许是感受到了谷雨的不满,薄一波同志开始澄清自己,"谷书记,二五计划即将收尾,马上又要启动第二次三反运动。
按照计划,运动之后,新一轮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物价工作,就要启动,可以说千头万绪,国务院负责执行,保持稳定是很重要的......"
谷雨脸色稍稍有些变色,他微笑着说道,"老侯,你说得对,此前一些调整,我确实有些疏忽德华同志的想法,他有些不满意也不奇怪,这样吧,我抽空和他谈一谈。
你也要劝劝他,不要动不动就以养病为由,撂挑子嘛,他是总理,古代是宰相、尚书令,是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内阁首辅,他要是撂挑子,中央岂不是乱套了?"
说完这里,谷雨看了看薄一波同志,继续微笑着说道,"老侯,你今天的反应很好,就应该这样,我朝模式有些类似唐朝,讲究出将入相,你这个政委出身的同志领导的物税委,手里不仅有枪,也有调查机构,要把这些力量大胆的发挥出来,要不然我让你这个政委主持物税委的意义在哪里?"
谷雨这么一说,薄一波同志并不完全高兴,他甚至觉得头皮一紧,他知道谷雨在夸奖他大胆做事的同时,又是在警告他,别排斥军队干部,你也是政委出身,只不过早一些罢了,别忘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