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99章西南风云中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114 2025-05-12 15:05

  简单的动员之后,突击连九连出发了,按照作战计划,九连趁夜对西山口东北无名高地发起了攻击,在该高地上建有英缅军的军事武装防御系统,作战时防御力十分强悍。

  同时在该高地上,有着两处尤为重要的炮兵阵地,阵地之上的炮手一旦发起群攻,对进攻的先头部队将会是致命的打击,正可谓是一个攻守兼备的作战点。

  九连副连长王元兴带领尖刀排主力,摸黑攻到了敌军阵地的跟前,趁着黑夜的掩护,九连的战士们沿着弯曲的山道前行,选好一个低洼作为掩体之后,重新整备了军资,匍匐前行至敌军阵地,在敌军惊慌失措之时,打响了战争的第一炮。

  实战面前,英缅军的色厉内荏顿时暴露出来,前方哨兵刚一开枪,后面的部队就也跟着乱开枪起来,一时间,整个英缅军防守阵地乱作一团,毫无章法。

  混乱的守军来不及组织有效防御,便被我军战士一顿扫射,打得仓惶退却,这个被英缅军重要的防御阵地,旋即便被四路军撕破,陷入了岌岌可危的状态。战事的顺利,让王元兴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英国不是列强吗?怎么这么不经打?

  但很快,王元兴就发现帝国主义还是很有些家底的,为了挽回颓势,英缅军的炮兵阵地开始猛烈炮击四路军夺回的高地,大量的炮弹倾泻到刚刚收复的高地之上,让本来一片大好的攻势,顿时受阻。

  正当王元兴为如何压制敌人炮火制定攻击方案之时,阵地上对方的炮火却渐渐停歇了下来,王元兴感到很纳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敌人的火炮怎么突然哑火了?

  王元兴虽然不清楚敌人的火炮为什么哑火,但是英缅军不能打,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得到前线电台的报告之后,34师师长徐世淼同志立刻下令,前线试探进攻一旦突破后,后方各部,立刻沿着突破口进攻,不要贻误战机。

  而就在四路军做出调整,准备连夜猛攻时,我方几个战士正发着狠、奋力追赶着一群装备整齐的印军兵士,这里面就有刚才还在宣泄着炮火的那群印军炮兵们。

  原来先前九连战士们冲上高地之后,大家只顾着围剿阵地上残余、负隅顽抗的印军,然而战场之上硝烟弥漫,没有人注意到,有两个人最后竟然越打越远,不知不觉地脱离了高地。

  这两个人是共产党党员、突击组第2组组长、神枪手、投弹能手王国兴和战士投弹能手赵文轩,两人跟随所在连队的十人投弹小组在投完所有的手榴弹后,见一股敌人沿左侧山坡向南逃跑,便猛追了上去,投入到了追击作战中,结果他因天色已黑、大雾和道路崎岖的原因迷失了方向,与连队也断了联系。

  虽然迷失了方向,但王国兴、赵文轩并没有害怕,而是努力听取枪炮声,寻找可以前行的道路,向枪炮声密集的地方接近。

  并在路上遇到了同样因追敌人追得过猛而与部队失散的四班副班长张国富率领的三名战士,原来张国富和王国兴一样,也是走丢了,既然已经深入了敌营,四周都是敌人,想归队已经不可能。

  几个人原地一讨论,决定组成一个临时班,下辖两个战斗小组,由王国兴负责领导指挥,王国兴和张国富两人分别担任战斗小组组长。

  在四周都是敌人的情况之下,六人没有选择隐蔽起来,伺机行动,而是决定主动出击,对附近敌人进行最大程度的打击、骚扰。

  遇到落单的英缅军,六人便直接射杀,如若有小部队进攻而来,六人便躲入丛林中,安静的等候时机。

  不久,几人便发现了敌军的一个炮兵阵地,对方正在向刚才己方攻占的山头发射炮弹,战斗小组随即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攻克此阵地。

  虽然只有六个人,但王国兴还是制定了详细的分兵攻击战术,从侧翼、正面分别发起冲锋,王国兴枪法很好,在匍匐前进到敌炮兵阵地前沿时,一枪就撂倒了敌炮兵指挥官。

  这些英缅军炮兵,根本没有料到附近竟然会有中国军队,猛地看到我军勇猛地冲了过来,顿时觉得我军大部队已经到来,哪里还有任何反抗斗志,因此一触即溃,丢掉阵地便四处逃散。

  看着一触即溃的英缅军,战斗小组还有点懵,因为印军跑得实在是太快了,使得战斗小组就只击毙三个人,其中一个应该是英国指挥官,此战完整缴获了两门三寸山炮,四门两磅速射炮,另外还有两辆卡车,两辆推土机,有效的缓解了先头部队的作战压力。

  拿下了敌炮兵阵地之后,王国兴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摘下了炮镜,然后将敌人的六门炮和丢失的枪支弹药一起藏在灌木丛后,接着便再次踏上征程,继续追击残敌。

  他们沿着敌人开辟出来公路前进,且战且进,中间连续击毙了多名溃退的英缅军。天色慢慢有些亮了,爬到树上的王国兴,突然大喊道,“河,河,我们已经打到了瑞丽江边!”

  就在这个时候,眼尖的王国兴又发现了一排敌人,两辆摩托车在前,一辆卡车在后,还有一群英缅军的士兵保护着,卡车应该是抛锚了,一群人正推着走。

  兴奋的王国兴对身边的战士们说道,“小车?搞不好有大官!追,干TND!”

  还有老办法,王国兴战斗小组正面迎敌,张国富小组沿左侧小路向敌迅速发起夹击,王国兴告诉张国富,我们人少,不要随便开枪,要使用手榴弹既可以震慑敌人,让敌人根本弄不清楚我方到底有多少人,又可以起到很好的掩护效果。

  早已经胆寒的英缅军突然间遇到了手榴弹雨的袭击,一下子被打蒙了,见势不妙,他们也顾不上那辆卡车了,而是发动摩托车就往前跑,剩下的那些上不了车的敌人,有的拼命跑,还有六十多个被拦了下来,只好缴械投降,其中英国人就有十来人。

  六个人毫发无伤,毙伤了五名敌人,一举缴获了5挺重机枪,6挺轻机枪,80多条长短枪,另外还在卡车上发现了电台,地图等重要军事物资,等晕头转向的英国人看到中国人只有六个人,各个羞愧难当……

  从开战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个小时了,长时间的作战,六人精神高度紧张,俘虏了一大群敌人,稍微放松了一些,六人才发现身体又饥又冷。

  从缴获的敌人卡车上,王国兴等人发现了几箱罐头,战士们一边吃着罐头,一边十分警惕得看守着俘虏,等待着大部队的到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王国兴又听到背后传来一阵阵激烈的厮杀,他留下张国富战斗小组看守缴获和被俘的敌人,率领赵文轩和周福全两位战士,往回赶。

  往回走一段时间后,三人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处敌军指挥所,而指挥所内赫然有200余人,三人决定先行观望。

  原本看着英缅军落荒而逃的三人想着,此次作战已趋向成功,等到大部队剿灭余下的英缅军,赶到这里时,三个配合着大部队一起来个瓮中捉鳖,彻底制服这帮英缅军。

  哪知此时又冒出一批英缅军对着正赶到的大部队射击,王国兴看着敌人军最后的疯狂,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凭借自己的高超射击技巧,再度射杀两名英军军官。

  指挥官的频频阵亡,完全挫败了英缅军的斗志,英缅军又一次四散逃跑,而此时主力也打了过来,直接攻克了最后的高地,三人脱下军帽大力的挥舞着,迎接大部队的到来……

  此战王国兴临时班在与主力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大胆插入敌纵深十六里,为主力部队开辟道路向英缅军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凭借勇敢机智和超高的军事素养与敌人连续打了多仗,击毙敌人二十多名,俘虏六十多名。

  他们缴获了六门大炮,三辆卡车,两辆推土机,电台四部,炮对镜、望远镜各六副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而且自身还没有损失一人!

  而王国兴在战后的汇报总结中竟然搞来了一个神来一笔,敌人不仅不投降,竟然还敢主动向我进攻……

  王国兴临时班的杰出表现,仅仅是34师这一天晚上无数战斗胜利的缩影而已,英缅军面对共产党的夜战和疯狂的穿插,乱来了一团,临时防线被彻底捅破,多个营地被攻占,混乱的英缅军前线各部能做的就是不断撤退。

  到了18日下午,九兵团34师就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们只用了半天一夜的时间,就向南突破到瑞丽江边,当面的英缅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一路败退

  得到汇报之后,共产党中央立刻下令34师拿下租借地之后,大胆向前进攻,在佤族同胞的支持下,沿着公路继续进攻英缅军,先全取江心坡,然后推进到大金沙江(缅甸为伊洛瓦底江)以北广大地区。

  而北线则直接越过大金沙江,一路推进到尖高山(野人山),中线占领密支那和八莫,沿着大金沙江(缅甸为伊洛瓦底江)建立起防线。

  命令中对密支那和野人山的战略意义特别强调了一番,推进到野人山重在防御,所谓云南之得失,关乎天下,而野人山之得失,关乎云南,能保野人山,则云南安,能保云南,则野人山安。

  而拿下密支那有两大原因,密支那是英缅军的后勤基地,拿下了密支那,34师的后勤可以得到不小的保障,而大金沙江河谷地区生产出来的粮食可以保证34师长期支持。

  而从长期来看,密支那是缅甸北部最重要的河港,地处缅甸纵贯铁路的终点,是缅北的水陆交通枢纽,南连八莫,西通孟拱,北达孙布拉蚌和葡萄;东面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东延百里,便到中国的腾冲。

  大金沙江从北向南贯穿整个缅甸,并经过缅甸最重要的城市曼德勒和仰光,船只顺流而下可以直达印度洋,对未来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战略意义。

  接受命令后,34师开始了大进军,而对英国殖民者恨之入骨的佤族同胞们见到共产党的胜利之后,兴奋无比,拿着弓弩,背着粮食袋,引导34师不断进攻。

  而沿途不断有各族同胞踊跃加入,根据中央的指示,可以接受各族群众用各种物资交换枪支弹药,同时开课,教导各族群众如何进行游击作战……

  英缅当局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会失败,而且这只英缅军也是英国在缅甸最主要的武装力量,被共产党打垮之后,整个缅甸只剩下几千警察。

  所以接下来34师的推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西线顺利的到达了野人山,并利用英国人构建的军营等构建了防线。

  而在东线,共产党相继拿下了密支那和八莫,共产党行军速度实在太快,而英缅方面也实在没有心理准备,这个战略要地储备的大量物资,虽然销毁了一部分,但还剩下不少。

  34师战士们这回嘚瑟了,一边吃着密支那特有的香米,一边对密支那仔细清理了一番,不断收集密支那特产的翡翠和金银,并迅速运回国内……

  见到部队打出了这样出色的战绩,一举成为著名抗英英雄的徐世淼同志,在喝了佤族同胞的土药之后,慢慢已经有了好转。

  和政委商量了一番,两人联名向中央汇报,为了密支那的安全,必须尽可能破坏缅甸纵贯铁路,让英国人没办法轻易使用这条铁路,所以他们请求沿着铁路线继续向南进攻,并发动周边的缅甸群众扒铁路。

  除了扒铁路以外,自然就是对缅甸国内各种反英力量发枪,缴获了几十门大炮和炮弹当然要留下,但是缴获的几千只步枪和大量子弹,除了留下一部分备用以外,全部发出去。

  既然密支那都拿下来了,共产党中央自然不在意继续深入缅甸,谷雨亲自拟定了一份电报,同意了34师的计划,命令34师乘着敌军防守空白,继续向南进攻,大胆的向前推进,你们打得越好,未来中央和英国的谈判就越顺利。

  与此同时,在这份电报中,谷雨要求34师进攻缅甸时,要充分发挥和团结各族群众的力量,同时告诉他们,现在中央非常困难,尤其是四川,旱灾很可能继续,希望你们尽可能从缅甸多的获取各种物资,尤其是粮食。

  同时谷雨也告诉34师,西南局会安排一批四川灾民过来,你们要做好安置,希望你们尽可能的多安置一些人,帮助四川同志减轻负担……

  收到这份电报之后,徐世淼同志一把抓起了军帽,紧紧得握在手里,他高举着电报说道,“同志们,这是我们敬爱的谷书记亲自拟定的电报!

  谷书记说中央现在很困难,四川灾情很严重,需要我们34师表现出来,尽可能的多获取各种物资,支援中央!我们34师表现的时候到了!”

  从1935年5月25日开始,34师周边迅速靠拢了佤族、果敢族、克钦族、掸族等缅甸各少数民族各种武装,最后连缅族也有无数人加入,队伍规模不断扩张。

  34师在瑞丽战役击溃英缅军后,看到形势很好,又相继将留守后方的部队,以及专门给他们配发的运输旅全部拉到了缅北,此时已经有一万多人。

  这些人中经历过无数战士的老兵就有三千多人,而运输旅则基本是积极改造的川军俘虏,战斗力虽然不是很强,但对付此时一片空虚的英缅殖民地自然绰绰有余。

  以这一万多人为核心,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各族武装,还有各种各样乱七八糟,乘机浑水摸鱼的土司、地方豪强等等,到了六月初,缅北各种武装迅速增加到二十多万人。

  徐世淼很清楚中央的盘算,也知道缅甸现在的空虚状态不可能太久,所以他也不管这些神仙是什么,只要他们拿出共产党需要的物资,枪支弹药他都愿意卖,至于这些物资怎么来的,徐世淼并不怎么管。

  当然了,也并不是什么都不管,34师对这些神仙们提出了几条,也就是所谓的三要三不要,一要坚决消灭英国人,二要坚决消灭负隅顽抗的缅奸;三要高度尊重僧侣;所谓三不要,一不要欺负华人,二不要欺负穷苦老百姓,三不要自相残杀。

  对于共产党提出的三要三不要,缅甸各族武装基本上都表示了认可,三要前两要不用说,第三要是缅甸的传统;

  三不要第一条自然不用说,他们有今天,就是中国的功劳,要是对华人下手,岂不是得罪了中国军队,那他们当然没有好果子吃;

  第二条穷人也没啥子抢头的,至于第三条,现在乘机打英国人重要,等打完了,再拼杀也不迟。

  虽然提出了三要三不要,但事实上这些乌合之众,也不可能很好的执行,34师也适时枪毙了一些过分的家伙,维持住基本的秩序。

  徐世淼对这帮子神仙的心态把握得很好,他与这些神仙们歃血为盟,告诉他们共产党此次讨伐缅甸就是为了报复英国人,而我们中国的地方已经够大了,不会想着占缅甸的地,你们不要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

  你们占到多少土地,都是你们的,我们决不会要,不仅不会要,还会与你们做生意,你们用粮食、翡翠、矿产等各种物资跟我们交换枪炮弹药,让你们有能力抵抗英国人的报复……

  随着三要三不要的提出,又随着歃血为盟,这帮二十多万的乌合之众,内部矛盾消弭了不少,英缅殖民地的压力自然就更大了。

  接下来的战斗中,这些乱七八糟的武装冲锋在前,遇到难啃的骨头,34师就拖着大炮打下来,对于占领区的清理,自然是这些武装的活,中央严厉禁止,不允许34师参与,各级政治工作者也同样非常警惕。

  一来是为了避免与缅甸人民结仇,这种脏话绝不能做;二来也是为了避免34师堕落,但凡干了这样的活,部队政治素质必然会直线下降。

  当然了,缴获到的种种物资,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自然就归了34师,这是江湖规矩,这帮人也都明白,再说了,未来他们扛住英国人的报复,还需要共产党的支持。

  34师获得的各种缴获,通过大金沙江不断运回国内,粮食作为英缅殖民地最不值钱的东西,却是34师非常在意的,各路神仙自然乐得帮忙筹集。

  此是恰好又是早稻收获的季节,缅甸的粮食根本不值钱,通过大金沙江运到国内的粮食堆积如山,只用了一个月不到,就收集了上百万石,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而沿途经过的铁路则被扒光,这些铁轨相当一部分被共产党动员运走,其后的半年多时间,几百万石粮食和其他各种物资,相继被运到了四川,而铁轨则变成了成渝铁路的一部分。

  虽然沿途道路非常难走,运输损失巨大,但最终运到四川的也有上百万石,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运输线,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四川灾民,发疯的修建滇缅公路,谁都知道,只要这条路修通了,缅甸的粮食就可以运到四川,就可以多活一些人。

  仅仅六月份,34师上交的各种金银翡翠等贵重物品,加起来多达上千万元,有效的支援了国内建设,谷雨下令,将这笔钱全部用来购买越南的粮食,一部分作为储备粮,一部分用于赈灾,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年的四川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殍的原因……

  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谷雨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未来等到斯大林听说这件事后,肯定会说他妇人之仁,但有些事他还是做不出来,也许这就是他,有经有权,并不是那么铁石心肠……

  到了七月初,34师率领的联军已经冲到了曼德勒为中心的缅甸核心区,越来越多的缅甸人民开始起义,甚至有不少僧侣也加入到联军中,不断进攻殖民者和缅奸,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变得岌岌可危。

  而在联军的进攻过程中,缅甸北部各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控制区,建立了专属于自己的管理机构,缅甸主体民族缅族自然也不例外,同样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地方管理机构。

  共产党也按照承诺,对他们成立的各个机构,一律不管,对他们之间出现的种种纠纷,只要不违反三不要,爱怎么的,怎么的,因此同一块地区,出现多个政府,互相争斗不休,不断收税,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看到这样混乱的局面,一些同志不太满意,我们是来解放缅甸的,不是应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吗,怎么把缅甸搞得这么混乱。

  不过34师党委严格遵守了中央的指示,绝不管缅甸的内部事务,也不允许下面的同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根据地的理论,只传播各种针对英国人的游击战术……

  当然了,私底下有没有传播其他东西的同志,34师党委也不敢完全保证,不过大体上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靠拢在共产党身边的大多是缅甸的土司,这帮人怎么也不至于革了自己的命。

  当然了中国传统地盘,野人山-密支那-八莫一线内,各个土司虽然可以自治,但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而原来在这些地区的缅族也被悄无声息间赶离了这些地区。

  到了七月初,第一批四川灾民已经赶到了这一带,根据中央的安排,他们被安排在富裕的大金沙江沿岸,那里已经成立了好几个巨大的农场,他们被分配了土地可以种植水稻,当然了他们还要担负守边重任,所有人都必须接受军事训练。

  这些一路上吃尽了苦头的灾民,各个骨瘦如柴,看到他们的惨状,部队都不敢让他们吃干饭,只能从喝粥开始。

  看着一个个灾民狼吞虎咽,连碗底都舔得干干净净,本来对中央的做法有些不满的34师政治部主任,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开始自觉执行起中央的政策!

  共产党对滇西的经营就这样开始了,收复的国土相当巨大,总面积有三万多平方公里,比一个海南岛还要大。

  虽然大部分是山地,甚至还有野人山这样的热带雨林,但沿江一带,都是冲击平原,只要用心经营,至少可以开垦出百万亩以上的良田,驻屯几十万人不成问题。

  除此以外,这一地区还有大量的翡翠矿,各种各样的矿产也有不少,而这一地区的老百姓据传是中国明朝的遗民,他们的归属感非常强,所以共产党在这一地区的经营一开始就比较的顺利。

  一直到此时,英国殖民者才真正缓过劲来,他们通过海运、水路和铁路,将三万多大批英印殖民地的军队运到了缅甸,而且还在不断增兵,决定用严厉的武力镇压缅甸北方大起义。

  缅甸是英印殖民地的一个省,英国的命根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共产党再这么折腾下去了,缅甸乱了,印度也不那么安稳,印度国大党那帮人不断私下串联,那个喜欢和亲属赤裸修炼的甘地搞不好又要折腾了,必须用最快的时间解决缅甸问题!

  但是此前的战斗,共产党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显露无疑,他们能打,而且非常能打,虽然装备不是很好,但是缅甸的地形太适合共产党发挥了!要是他们把共产党那一套理论传播到了英印殖民地,那麻烦就大了!

  当然了,目前的情况还不是那么严重,那些个乌合之众,里面有着无数的骑墙派,共产党的做法不断传播到英国人的耳朵,共产党只是折腾,但并没有传播那一套“反动透顶”的东西,看起来他们还不愿意与大英帝国彻底闹翻。

  所以英国人通过外交渠道,希望与共产党停止边境冲突,英国愿意承认共产党为中国的交战团体,愿意归还滇西租借地和被占的部分中国领土等等作为条件,要求共产党撤出在缅甸的军队,保证不给缅北的联军武装云云。

  不过共产党方面则压根不当回事,英国佬你们也有今天!谈?我们以什么名义跟你们谈,除非你们承认抗日联合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无条件取消一切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等等,要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撤兵。

  至于承认交战团体,我们需要你们承认吗?再说了,就算你英国佬不承认,美国人都准备承认了,你们还想拿这个作为条件,你们也配?

  34师在缅甸的狂飙急进,六月份获得的巨大收获,不仅英国人无比吃惊,也同样震惊了共产党中央,怪不得谷雨说大英帝国只是冢中枯骨,原来他们竟然是如此的脆弱!

  而英缅殖民地的富裕,也让共产党实在有些舍不得,才一个月时间就搞来了上百万石粮食,上千万各种金银宝石,这对于目前无比困难的共产党来说,意义太重大了!

  这种情况下,共产党根本不可能答应英国的条件,当然了,共产党敢这么干也是有底气的,首先是云南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共产党把英缅军打得溃不成军,同样也把躲到滇南的龙云,最后一丝幻想打破了,目前共产党和龙云的谈判已经开始了,云南大部和平解放已成定局。

  云南的和平解放,也就意味着共产党九兵团可以抽出不少兵力用于滇西,此时即便英国人增兵,在军事上共产党也毫不畏惧,英缅军这样的战斗力,谁怕他们,就算要退,也不是在这个时候退。

  更重要的是,这一场共产党和英国的冲突,共产党方面竟然得到了美苏的同时支持,为了鼓励共产党打下去,美苏两国竟然同时开始给共产党输血。

  美国人表面虽然谴责共产党侵入缅甸,但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动作,甚至还在六月份与共产党方面签署了桐油出口协定,共产党每年需要向美国提供价值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桐油,指定进口1500万美元的美国商品。

  共产党新增订单中有一大批油料、卡车和工程机械等,美国人十分迅速的从远东的各种库存中抽调了一大批运到了海防,然后通过滇越铁路运到了昆明,以此加快共产党修建滇缅公路的速度,没有强大的后勤能力,对于共产党的长期支撑自然不力……

  相比于美国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输血,苏俄同志就干脆多了,当然这也跟共产党方面这段时间的表现有关系。

  共产党与英缅军的大规模冲突,属于重大外交事务,战前、战后谷雨都向尊敬的斯大林汇报了一番,斯大林于百忙之中,专门抽出了时间,给予了一番指导。

  这段时间,英苏关系有了相当大的缓和,英国驻国际联盟代表艾登历史性的访问了苏俄,与苏俄外长李维诺夫交谈了一番,试图消除或者减少苏俄对英国的敌对情绪和不信任。

  这一次访问因为对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担心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斯大林对英国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共产党在英印殖民地折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外交筹码,他自然希望共产党在缅甸建立起相当强的干预能力。

  所以斯大林战前并没有阻止共产党的动作,他甚至还十分期待,不过他对共产党的战斗力多少有些担心,所以听闻共产党大胜之后,一向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斯大林喜出望外,大胡子都翘了起来!

  斯大林对身边的的莫洛托夫同志说道,“中国共产党的同志总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表现!”

  莫洛托夫微笑着说道,“在我们拥有共同利益时,他们的表现总是相当出色!”

  斯大林微微点点头,“现在看来,他们有资格赢得更多的尊重!”

  苏俄在苏日中立条约上摆了共产党一刀,但共产党并没有做出过激的反应,谷雨还把夫人和一大批共产党年轻人派往苏俄留学,各项工作也定期汇报,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而这样平静的表现,斯大林原来准备的一些手段自然就不好使用了……

  这一次在缅甸事务上,斯大林也试探了一番,斯大林对于共产党方面广泛动员缅甸民间力量十分赞赏,不过他建议共产党迅速指导组建缅共,他认为那些民间力量并不可信。

  谷雨回电表示现在围绕在34师身边的都是缅甸的地方势力,由共产党方面来组建缅共不太合适。谷雨请求斯大林以国际的名义组建缅共,缅甸的有识之士可以通过共产党根据地,前往苏俄学习先进的革命理念。

  斯大林回电表示,缅共最好由中国共产党来指导,未来东南亚各国党的工作,也要由中国共产党同志领导。

  谷雨立刻回电,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际支部是兄弟关系,也是平等关系,没有资格领导他们,只有伟大的国际才有资格领导各国党,必须维护国际的领导核心地位,此例不能开。

  谷雨表示,不管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注意力都只会放在内部事务上,绝不会干预兄弟党事务。

  两人互相交锋了一番,斯大林也基本摸清楚了共产党的想法,共产党十分尊重苏俄对国际的领导地位,不管他们是真心,还是虚情假意,有这个态度,斯大林都相当满意。

  不过斯大林同样也非常清楚,在缅甸大胜英国殖民者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不一样了,所以他授意将原来给予王明的各项职务,统统给了王稼祥同志,这自然也宣告了王明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

  同时斯大林也决定做一些缓和动作,共产党的表现值得尊重,同时斯大林也想到了另外一层,万一未来需要用到缅甸这颗筹码,共产党不买账就麻烦了。

  正好谷雨此时也确实发来了求援电报,现在共产党和英国人结了仇,接下来英国佬应该会加大对共产党的封锁,所以有些进出口需要通过苏俄同志的关系来解决,同时也希望苏俄同志可以出口一批化工机械,共产党愿意用根据地的农矿产品作为抵押……

  这些化工机械事实上就是那些个高爆炸药厂所需设备,只要相应设备运来了,调试一番,就可以试着生产TNT,单基炸药,双基炸药等等。

  对于谷雨这一次请援,党内同志并不是很看好,但这一次斯大林十分爽快的答应了,不过他用的是废钢铁的名义,这样自然就回避了条约限制。

  另外他还大方的提供了一大批采矿和冶金生产设备,同时还搭配了一批苏俄专家,这些都是民用设备,不违反苏日中立条约,但可以极大地增强共产党的生产力。

  见斯大林这一次比较爽快,用起了废钢铁的名义,谷雨立刻提出,共产党各种机械设备产量非常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听说苏俄五年计划中,淘汰了相当数量的机械设备,里面还有不少据说还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否允许共产党派出干部过来搜寻一番,收购一批设备,以提升生产能力。

  当然了谷雨也不能白让斯大林吃亏,此时共产党方面已经打到了西双版纳,那边已经有土司种植成功了橡胶树,也有华侨在尝试种植橡胶树,但死亡率相当高。

  谷雨希望共产党出地皮,苏俄同志出科研人员和主要资金,并由苏俄控股,两方共同努力,在云南实现橡胶的大规模种植,所产橡胶优先供应苏俄。

  谷雨按照对米高扬的承诺,重提种胶事宜,斯大林立刻来了兴趣,虽然苏俄可以通过陈嘉庚先生获得一批橡胶,但陈嘉庚属于资本家,怎么也不如自己控制来的稳妥呀!

  至于一些淘汰的二手机床设备,也许有些价值,但丢在那里,事实上也利用不上,如果被共产党翻出来,变成了二手机械出售,还可以废物利用,反而是好事。

  就这样,斯大林同意了共产党的请求,不过是一批淘汰机床,也不那么重要,但事实上苏俄淘汰的好东西,远比斯大林想象得要多得多。

  苏俄头两个五年计划,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各种新设备的淘汰率相当高,设备折旧率竟然只有六七年。

  老毛子家大业大,很多东西有一些破损了,干脆就淘汰了,重新进口就可以,但事实上这些设备修理一番,还可以继续使用,里面好些设备比中国国内的工厂质量要好得多……

  甚至于这些都不是很重要,很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工厂,被淘汰下来的设备,即便不能使用,但只要能够被共产党运回国,也会让共产党的技术人员们了解相应的生产原理,这些都是国之重器呀!

  好不容易斯大林松口了,谷雨立刻就下令抽调各方面技术人员,前往苏俄,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淘宝,只要有可能,各家工厂都要跑一跑,顺便也要把汾酒,茅台这些中国的好酒送过去,中央专门为你们准备了一批,你们一定要给我跑到位,送到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