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共产党九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首先研究了大水灾之后的国内形势,根据各地报上来的秋粮收割情况,可以确定195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大概与1953年相当,或许还会稍微多一些。
考虑到此前连续进口了大批粮食,再加上各种国际援助和捐赠,大水之后,国内粮食不至于成为问题,既然问题不严重,所以会议决定按照原计划,出口加工区首先取消一切票据,拉开全国取消票证,全面敞开供应的大序幕。
在松了一口气之余,共产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方面的各项投资,并迁徙蓄洪区的群众,同时计划启动葛洲坝工程,哪怕拿不到苏俄投资,这个大项目也该启动了,不管是蓄水,还是发电都价值非凡!
国内形势商讨一番后,又谈论起国外形势,共产党中央对未来形势的判断较为乐观,会议认为继续维持十五到二十年的世界和平希望很大。
因此共产党中央决定要利用这段宝贵的和平时期,加快建设的步伐,争取彻底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建立起一套能够自我循环、自我升级、发展平衡的工业体系,并顺利过渡到富起来的阶段。
对国外形势的判断来自于谷雨,大家也都认可,但形势判断之后,也有一些同志比较担心,十五年到二十年之后,也就是一代人之后,万一打起来怎么办?我们现在不加强军工,万一敌人再次入侵怎么办?
谷雨的解释是就算打起来,欧洲才是主战场,而中美之间在东亚地区,怎么也没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即便有一些分歧,也正在谈判中,也都有和平解决的希望。
谷雨同时认为,随着英法在埃及的失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广大亚非拉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之间的斗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最后谷雨还拿出了必杀技,随着核武器和火箭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自保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他还暗示中国的核导弹离真正打到美国已经不远了!
谷雨的意思很明显,既然这么多地方要闹腾,格局已经基本稳定的东亚地区必然不是热点,中国又有很强的自保能力,这个时候不加快发展更待何时?
谷雨的说法符合绝大部分同志的认知,也就在中国国庆期间,西德加入北约,而法国又一次增兵阿尔及利亚,形势乱成了一团,而中美在南洋却愈发缓和,在爪哇的同志已经回来了上千人。
现在中国的形势一片大好,这不是吹嘘,而是事实,谷雨的外部形势判断自然得到了普遍认可,不过这一次自我循环、自我升级、发展平衡的工业体系的提法却比较新鲜。
谷雨进行了一番解释,他告诉党内干部自我循环不是关起门来,自给自足,而是要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包含广大地区的经济循环,至于这个广大地区是什么?
他说的有些含糊,但党内同志都明白,他是想把中国能够辐射和影响的地方纳入到中国经济圈,先香港合作组织,然后是南洋其他国家,再然后是中东和非洲,程度可以不同,但获得的资源越多,市场越大,中国发展自然越快。
而平衡发展也很容易理解,过去两个四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计划,中国为了国家安全,不得不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但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平衡的,人民也是不满意的,后遗症也越来越大。
既然未来的形势还算乐观,那就要乘着这段时间完成转型,实现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说句大白话就是重工业和军工投资的高峰期已经过去,未来除了国家专委的钱不能少以外,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农业和轻工业上。
谷雨重点阐述了自我升级,他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中国的企业所需的设备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而中国目前只是基本解决了有无问题,大部分通用设备可以满足,但精密设备的缺陷很大,极其依赖欧美进口。
更让人担心的是,新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高分子新材料不断出现,而这些领域中国的缺陷更加明显,只是有一些跟随研究,还有不少空白。
这种局面下,一旦被封锁,中国工业必然会停滞不前,与欧美的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而现代工业的门类越来越多,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工业革命会优先突破。
中国不仅不能有任何空白,还不能有明显的差距,否则一旦与国外形成代差,鸦片战争很可能会再一次出现,必须扩大开放,想方设法与欧美进行各种工业和科技上的交流,任何闭关锁国都是不能接受的!
但目前中国的工业体系大概落后欧美15~20年,工业品傻大黑粗,性能落后且不稳定,只是凭借着国家保护可以在国内卖得动,但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欧美的工业品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到时候中国的工业企业如何生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中国还没有全面对外开放前的缓冲时期,想方设法形成一个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但是自我升级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成功的,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谷雨很明确的说道,“同志们,我们现有的初级工业品数量确实不少了,我们二五计划制定的多项目标都已经提前实现。
前九个月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了两千万吨,煤炭更是挖了3.4亿吨,除了一些农业数据以外,年底超过二五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指日可待!
这些数据确实相当不错,我们不少同志沾沾自喜,会议上都有人说我们这个排名第几,那个排名第几,但同志们,请你们记住,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工业品数量很重要,但质量更重要。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决定国家命运的是质量,我们是基本解决了有无问题,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都有,可如果我们放开进口,群众挑选的肯定都是美国货,不是国产货,这就是现状!
未来十五到二十年,我们不仅要数量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要在质量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工业品必须有显著的改变,我们不仅要让群众主动选择国货,还要有更强的出口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对外出口衣服和小五金,还要有能力出口家用电器,轮船汽车,这不是我在做梦,而是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潜力!
而要做到这一步,我们必须把所有的企业推到市场上,让它们在国内外市场与国外先进企业拼杀,并且不断优胜劣汰,能够挺住的才是骨干,挺不住的就要关停并转卖!
我们必须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当中国的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波音飞机、杜邦化学出现在全世界,我们的工业才算自我升级成功
同志们,真正的骨干企业不是我们的文件定出来的,也不是我们各种保护养出来的,必须是残酷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
他更进一步告诉党内同志,“不管这个企业是纯国企,还是国有控股企业,亦或是私营企业,或者是日本人主导的企业,只要在市场竞争中杀出来了,都是国家的栋梁!
请同志们记住,现在这个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股权属于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谁做的好,我们就用谁!”
谷雨最后用一种不可置疑的态度说道,“可能有一些同志不理解,请你们记住,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去理解!
有些同志可能想争论,也不要再争论了,二十年后见分晓,干得好,我们继续沿着现在这条路线干下去;干不好,到时候我年龄也差不多了,中央委员会可以选举出一位新同志,由他率领全党换一条赛道!”
谷雨说起这句话时,以无比坚定的眼神从主席台上看向全场,缓缓扫过每一个人,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都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谷雨这是压上一切了!
再联想到这一次新三反和大规模外放央企技术干部担任市长、县长,这些中国核心层的干部都明白谷雨对党内的一些争论已经极度不耐烦。
而此时随着革命战争的辉煌胜利,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谷雨的威望也处在巅峰。
所以当谷雨放出胜负手之后,不管是支持他的人,还是对他的种种做法有意见的同志,也都知道,争论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要的是执行,面对一个不断胜利的人,不管你是否理解,能做的只能是跟随,除非他这条路线走不下去!
此时此刻,无数同志立刻想起了丰田汽车,这个具有标杆性的企业此时已经是引起了党内无数同志的关注。
在无数次研究之后,党内很多同志不得不承认谷雨重用日本人,给九州日本人那么多好处是有必要的,虽然日本人在战场上打了败仗,但论怎么搞企业,他们确实是中国的老师,人家搞了七十年的工业的各种经验教训,都值得中国好好学习。
甚至于KMT那些手下败将们,在这些年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翁文灏,还是何思源,亦或是刚刚上任不就的上海市长尹仲荣,他们都在中央和地方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前文出现过冲突,可以理解为北戴河会议讨价还价一番,北京市长换成了韩光,毕竟他是北方系干部,而上海市长换成了民主人士尹仲荣,以发挥他擅长搞经济的特点)。
也正是这一切的出现,引起了党内无数同志的深思,或许可以认为丰田汽车的高速发展,让谷雨有了足够的信心,让他坚信他选择的那条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为此他压上了自己的一切!
既然中央委员会绝大部分同志选择了跟随,所以接下来的一切,几乎完全按照谷雨的意图走了下去,新三反中牵连的干部,有明确腐败罪名的,该杀杀,该抓抓,该双开的双开,该降职的降职,一切按照他们自己造的孽来定,法律自有定论,谷雨没有刻意打压,也没有因为谁是他的人,有意宽厚。
而对于那些并没有腐败,只是政治见解不同的干部,谷雨也遵守政治规则,不开杀戒,也没有开除党籍,甚至于他非常讨厌的项英,在隔离审查,多次审查后明确项英与投机倒把无关后,项英也只是被降职安排到昆仑省修建铁路。
谷雨的处理可以用光明正大来形容,他并没有肆意利用自己的权力,不过他越是如此坦荡,越是有人担心,在一些对苏俄比较熟悉的干部看来,他现在看起来与1935年前的钢铁同志越来越像了,那个时候的钢铁同志也是如此,但不要忘了,基洛夫事件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些同志怎么想的,谷雨根本没有理睬,他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他只是继续做他的事情,同志们跟得上更好,跟不上就换人,而那些同志比如张闻天这样的,若是现在有用,那就提上来;若是没用,那就是下去!
事实上,有些同志谷雨真心不想用,但他不得不有一些防范,比如康生同志,他虽然退出了中央局,没什么实权,但不管廖德华同志怎么明示暗示,谷雨都不会让他退出中央委员会,这尊大杀器必须留着……
而在九届三中全会结束后,谷雨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缅甸议长,他对缅甸总理丹威和副总统吴强的内战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希望两家首先停火和平,同室操戈,任何时代都是悲剧!
缅甸内战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丹威拿不下英帕尔,只能和吴强的部队每天消耗着宝贵的进口枪炮弹药,而吴丁伦却拿着美国人的武器,乘机又从若开邦杀了出来,面临两面夹击,丹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也进一步暴露了缅甸目前的问题,吴贺温时代那个强势的缅甸中央政府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缅甸可以说一盘散沙,弱势且得罪了美国人的中央政府,实力强劲且占据险要的军阀,各种少数民族分裂势力……
而在不断的内耗中,那个在英国殖民时代和二战期间获得了不小的发展的缅甸,经济迅速停滞下来,而且什么时候结束谁也不知道。
缅甸变成今天这样,谷雨可以说是罪魁祸首之一,不过这样一个大而弱的缅甸同时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
美国人可以赖在安达曼群岛的海军基地,继续威胁着中国的西南地区,同时一个混乱的缅甸也堵住了中国在印度洋方向的开拓,很难想象,没有缅甸的支持,中国可以不断深入印度次大陆。
而对中国而言,缅甸和印度不过是次要方向,中国的开拓更多的是以攻代守,避免与印度的纠缠不清,现在已经实现了战略目标,要做的是坐山观虎斗,而不是被拉下水。
缅甸内乱事实上更符合中国的利益,他可以告诉孟铁兄弟们,缅甸乱了,我过不来了,你们得靠自己呀,要是你担心扛不住,我们可以多多的提供武器,收你们一个成本价,你把铁矿石、铬铁矿石、黄麻、棉花和大米啥的多多运到中国就可以了……
所以说了一通屁话,答应派人斡旋,同时坚决不承认出售武器给吴强后,谷雨客客气气的送走了缅甸议长,至于吴强的代表,谷雨自然不会公开见面,但还是让周恩来同志见了一面,购买的武器也都答应提供,不过都是库存,让他们继续打下去!
而在十月下旬,访问苏俄前夕,谷雨还见到了英国前首相艾德礼,中国现在的内外政策调整越来越明显,大英不放心,艾德礼过来探探风。
说起来很有意思,要论反苏的调子,英国比美国高多了,而在谷雨的前世中国反美的调子也比搞三和路线的苏俄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为啥子呢?
道理很简单,只有美苏斗起来,各自阵营的二把手们才有喘息的空间,若是美苏缓和了,自然会巩固各自阵营,不管是英法,还是中国立刻就会鸡飞狗跳。
所以当艾森·豪威尔提出和平解放路线,当苏俄不断对外大谈和平之际,英国人的屁股就如同上了弹簧一般坐不住了,而前世的中国更是在赫鲁晓夫访问之后,对着金门一阵猛轰,把赫鲁晓夫气得七窍冒烟!
这一世与前世不同,中国的实力迅速膨胀,虽然干不过苏俄,但自保绰绰有余,还在南洋占据很大一块,形势变了,玩法自然也要变,谷雨同样也在大谈和平,还主动裁军到150万人,而1954年的军费占GNP比重更是第一次缩减到2%以下。
但即便如此,英国人也知道,中国和英国在推动美苏PK这一点上有共同立场,所以艾德礼一过来,就和谷雨说起了西德加入北约,对欧洲形势十分不安。
谷雨当然知道大英帝国肚子里面的坏水,事实上他也巴不得美苏打得热火朝天,但美苏又不是傻逼,最好的办法是顺势而为,反正老毛子耐心不足,他们该犯错还是会犯错的,等着就是。
谷雨这样做,也有些无奈,与前世不同,这一世中苏两国各搞各的,谷雨在不断拉远与苏俄距离的同时,想把苏俄拉下水也同样很困难,他能做的只能是不断默默挖坑,但挖坑需要时间布局。
所以艾森·豪威尔还没有上台,谷雨就让司徒雷登带话要和美国和谈,现在又借着大水的机会,启动了日本和约问题的谈判,理由是有很多是不假,但说到底,还是大势所趋,他必须顺势而为!
不过谷雨可以耐心等,他也有资本等,大英帝国怎么敢等,大英现在最怕的是美苏中三家同时分大英的肉,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谷雨自然要安抚一番,事实上,谷雨也确实没有搞大英殖民地的想法,他一直瞄准着法国殖民地,想着从法国身上再咬一口。
虽说昆仑省的出口海问题有些头疼,但肯尼亚、乌干达都有一大堆黑叔叔,谷雨看着就头疼,实在吃不消呀!
相比于法国人控制的西非,南非控制的南部非洲,东非的资源事实上并不是很多,谷雨折腾的好处在哪里?当然了还是刚果好,美国人在南部挖铀矿铜矿,中国在东部种种地,挖挖金子总该可以吧!
而到了谷雨现在的地位,他也不屑说谎话,他很坦率得告诉艾德礼,“艾德礼先生,您是中国人民的老彭,贵国工党的理念与我党有相似之处,我们两人说话不妨坦率一些,没有必要绕圈子!”
说完,谷雨一边对身边的同志说道,“我接下来的话不要记录!”
他看了看艾德礼,艾德礼见状大喜,也要求随从不要记录,但即便如此,谷雨也不放心,他站起身,艾德礼自然要跟着站起身,这会儿才是真正的交底!
谷雨这才说道,“我知道贵国对我们的担心,一是支持中东的阿拉伯人闹独立,二是支持非洲的独立运动,另外印度方向应该也有些担心。
在我看来,贵国在中东方向的主要对手是美苏,尤其是美国,中国的力量实际上非常有限,我们的目标仅限于保住天方省,同时想方设法多搞一些石油,这就要求我们交好阿拉伯人。所以我们必须站在阿拉伯人民一边,不过请放心,我们不会在中东发力。
至于非洲方向,贵国完全不用担心,我们就算要扩张,贵国的东非殖民地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原因很简单,东非的黑人实在太多了!
靠近昆仑省的肯尼亚和乌干达加起来有一千多万黑人,嗷,这两国中还有一大堆印度人,这些人都非常难缠,中国是黄种人国家,压根没办法消化这些人,还有一大堆印度人,消化不了的地方,我们只会做生意,绝不会政治上有什么想法!
坦率说,我更希望贵国在非洲待得更久一些,和贵国做生意,贵国虽然占据大头,但最起码遵守商业道德,我们的投资总不至于亏本,可什么都不懂的土著若是未来独立上台,就不一样了,鬼知道会搞出什么幺蛾子!
至于印度方向,我国的战略是以攻代守,维持印度次大陆分裂的局面,只要这一点得到保证,其他问题都可以谈,贵我两国在印度方向上一向是合作远大于分歧……”
谷雨没提南洋问题,南洋已经和英国没关系了,那是中美问题,英国就算想和谷雨谈,谷雨也不会和他们谈,英国不过只有一些软实力,谁鸟他们!
谷雨再一次说起来他的中国人口论,“艾德礼先生,中国人实在太多了,人口增长率又非常快,偏偏我们的工业不行,所以必须找人口少,但有一定粮食开发潜力的地方安排移民,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还得把土著请走……”
谷雨无可奈何的晃了晃脑袋,“艾德礼先生,我知道西方有不少左翼知识分子对我有不少批评,可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毫不犹豫的走现在的道路!
自清末以来,中国的统治者如同走马灯一般换来换去,根源就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共产党现在是暂时坐稳了江山,但几十年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屁股下面有一把火,虽然现在火势不大,但一不小心就会熊熊燃烧,我必须想方设法熄灭这把火,我只要一些不毛之地安排移民,富饶地方一个不取,相比于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够克制了!
美国人搞得那一套东西,看起来很光鲜,听起来也很好听,但那是建立在美国资源无比丰富的基础上,可中国不行呀,中国的人均资源太少了,养不活自己的!
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美国到底是什么路数,不断压制我们的生存空间,又不向中国开放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不是逼着我们靠拢苏俄吗?
中苏两国这么多年分分合合,各种矛盾多得很,我也不想和苏俄太靠近,可没办法呀,美国不调整政策,我得想办法为七亿人口找活路,哪怕中国老百姓去中亚、西伯利亚开荒,也比国内收入高一大截……”
谷雨这番话十分符合英国人对中国政府的各种分析,可见说的都是难得的大实话,艾德礼虽然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但还是很高兴。
既然谷雨这么坦白,甚至连记录的人都没有,艾德礼也说起了实话,他也把英国在很多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说了出来,这会儿大英已经知道,不收缩是不行的,他们想得是平稳的撤退,尽可能保持经济利益。
马来亚是没办法了,只要中国不在英国的残余殖民地上折腾,中英就没有实质矛盾,至于中国靠拢苏俄,英国不在意,这反而有助于世界平衡,让英国可以有喘息的机会……
两人越说越高兴,谷雨接着希望中英两国加大产业合作,既然英国不得不大规模收缩,从殖民地收回的资本总要有地方呀!
谷雨为大英的未来考虑,建议英国更多的投资中国,中国政治稳定,处在明显的上升期,偏偏又缺乏投资,大英企业投资中国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合作,是英国战略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美国是一定要打击英国的战略型企业,不管是航空汽车,还是钢铁造船,只有与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合作,才有真正的未来!
谷雨显得自信满满,艾德礼虽说将信将疑,但扩大在华投资,是英国在这个收缩期内的基本战略之一。
他这一次过来,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彗星客机,随着美国波音707首飞,英国相当紧张,一边是因为停飞搞得全世界猜疑不断,一边是红红火火,迅猛发展的美国航空业,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彗星订单开始动摇,中国版彗星对英国航空工业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所以当他提起彗星,并表态不仅生产线会拉到中国,愿意给予中国更多的零配件份额时,谷雨很爽快的表示表态请放心,订单不变……
彗星是比波音707差,但那又怎么样,这种初级的支线飞机很适合中国航空工业消化,一步步开始,吃透西方的民航标准。
而在这个还没有高铁的年代,哪怕是400架彗星飞机,也可以被中国消化,而且他相信彗星压根买不了那么多,未来的订单应该会转向三叉戟,到时候中国恰好可以推出几十座支线客机,有大英在前面踩雷,中国好好学习,总结经验好得很……
也就在此时,按照原计划,他的宝贝闺女已经押运着那台003大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和中国赠送给苏俄的其他礼品,走火车前往苏俄。
赫鲁晓夫对中国的计算机水平竟然隐隐比苏俄更高,一开始实在不能理解,不过听说中国的计算机项目的领导人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图灵教授后,赫鲁晓夫这才恍然大悟,英国人的水平,苏俄一向是认可的!
此时刚刚成为党内一把手的赫鲁晓夫就被美国人敲了一棍子,西德被重新武装,而且西德武装力量的高级指挥官还有不少纳粹战犯,这让苏俄恨得牙痒痒。
如何应对帝国主义这一新挑衅呢?苏俄搞出了一把神操作,苏俄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当然了,这件事只是苏俄的外交战。
苏俄的做法就是完全的阳谋,要是英美等国接纳了苏俄,他们是不可能消化掉苏俄这个庞然大物的,北约就会是苏俄跟美国争吵的场所,不再能够发挥原有的作用。
不过要是拒绝了苏俄的话,那就从侧面表明了,那所谓维护世界和平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完全就是为了制衡以及对抗苏俄,如此一来,苏俄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拉起小弟搞对抗……
当然了,赫鲁晓夫也知道外交的作用是有限的,他更加期待与谷雨这一次访苏,他拿出了好东西,他也希望中国给出好东西,这就需要一次非常坦率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