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10249 吐槽:34 更新日期:2023/03/30 22:41:08
谷雨最后告诉林彪,他回去收拾一下,明天一早乘坐一架从英国购买的彗星客机前往中东,这款喷气式飞机经过无数试飞,又是国内最好的飞行员驾驶,已经十分安全,而且速度快,坐着也舒服,你完全可以放心。
林彪表示感谢之后,告辞离开,看着他的身影,谷雨则想起了十大中央局的安排,他的影响力摆在那里,十大一个席位是跑不掉的,不过他的职务不会变,现在这样挺好的。
而随着中国在海外利益的增加,必须有相对应的利益代表,谷雨已经计划增加中央局的席位,这也是他一贯的做法,把蛋糕做大,让他认可的同志有机会更进一步。
至于中央局常委会的席位,现在已经增加到9个人,略显臃肿,谷雨反而有意在十大取消候补常委,有七个位置就够了,不过位置增加容易,想减少多少有些困难,多两个坑位也方便安排同志,所以他还有些犹豫,现在先这样吧,等这波老同志们大多退下去,再废除候补常委也来得及。
次日一早,林彪同志就坐上了前往中东的飞机,上了天之后,林彪就有些吃惊,这款喷气客机不仅速度快,而且也不怎么颠簸,比乘坐螺旋桨飞机舒服多了!
当飞机平稳飞行时,林彪就来到了机头,慰问飞行员,并与此时有些轻松的机长交流了一番,林彪很高兴的问道,“咱们已经可以造喷气战斗机,造喷气客机应该没问题吧?”
机长是一流的飞行员,二战期间飞的是战斗机,战后被选拔开运输机,对战斗机和运输机的区别很清楚,他告诉林彪,制造大型飞机难度不小,目前国内水准最高的就是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他们正在依托苏俄引进的涡桨发动机设计一款大飞机,但目前还没有制造喷气客机。
林彪听完不置可否,“这样一步步来也好!”
说完,林彪就离开了,林彪也在考虑十大的安排,体育部长毕竟比较偏,他还是想担负一些重要职责,他的性格又不可能做外交,他对国安委副主任没多少兴趣,但军队工作,谷雨也肯定不会让他碰,所以想来想去,林彪觉得管一管航空似乎不错……
经过两次中转后,林彪顺利到达巴格达,获得了伊拉克政府的热烈欢迎,此时伊拉克已经向叙利亚出兵,不过伊拉克军队还没有进入战场,所以中国在这个特殊时期,把长期驻扎中东的胜利元帅派过来,意思太明显不过了,伊拉克自然要欢迎。
林彪按照谷雨的交代,先打气,然后又表示可以出售各种先进武器,最后又把《论持久战》交给了卡塞姆,卡塞姆听完,也很有感慨。
中国革命成功之后的巨大变化鼓舞着无数国家,伊拉克也是其中之一,中国人也曾经不能打,也曾经四分五裂,都挺过来了,没理由中国人能够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迅速成为拥有核武器的一流强国,阿拉伯人民做不到。
但敌人太强大了,到底应该怎么做,卡塞姆本来有一些迷茫,不过听完了持久战理论后,迅速增强了信心,中国击败日本的种种优势,阿拉伯国家同样有。
外部帝国主义的矛盾,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虽然支持以色列,但苏中支持的却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同样可以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林彪大喊中国不是帝国主义……)
而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领土、人口差距,甚至于超过中国和日本的差距,阿拉伯人长久在东西方之间做贸易,文明程度同样也非常高,也有不少在西方的留学生,也可以搞一搞工业!
要论资源,阿拉伯人的资源同样非常多,尤其是石油,那是真主的馈赠,非常非常多,完全可以交换很多资源,中国人不就非常感兴趣吗?
卡塞姆和纳赛尔一样都是民族主义者,也都对阿拉伯民族的历史非常骄傲,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长期都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卡塞姆自然也有一股豪气。
凭什么屡战屡败的纳赛尔成为阿拉伯人的领袖,他卡塞姆也可以率领伊拉克人整合整个阿拉伯民族嘛,他只是落后几年罢了!
卡塞姆一直坚持伊拉克的独立,对支持纳赛尔和阿拉伯最终统一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很不以为然,就算要整合,也应该是位居阿拉伯世界中心位置的伊拉克来整合才对,所以自共和国成立以来,他和复兴党的矛盾与日俱增。
卡塞姆虽然志向远大,但面对的问题却非常棘手,他是民族主义者,对外宣扬的是不损害富人的利益下,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准,所以他对CP力量不断打压,虽然搞了土改,但非常勉强,好在革命胜利时间不长,反动王朝的支持者们有不少利益可以分配,但以后呢?
卡塞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内部,他的副手副总理兼内务部长阿里夫与复兴党关系很好,两人名义上是一把手和二把手关系,但在政变时却是盟友,各率领一个旅,所以卡塞姆对阿里夫本来就很不放心,现在看到阿里夫和复兴党凑在一起,自然更加不放心。
更麻烦的是,伊拉克又是由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这三股势力拼在一起的,虽然卡塞姆镇压库尔德人立功不小,不过他当政之后却对库尔德人做了一番安抚,这也是希望维持伊拉克的统一,但这种十分勉强且互相猜忌的合作注定是非常脆弱的。
再加上外面还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英军还没有完全撤离,所以卡塞姆一时半会也不敢轻举妄动,此时的他还没有被萨达姆刺杀,也没有变得那么猜忌,他更多的是想学纳赛尔的做法,一步步整合伊拉克,没理由纳赛尔能做到,他做不到。
卡塞姆不敢轻举妄动,做事自然束手束脚,连帝国主义盘踞的石油资源也不敢收回,结果自然是各路势力都对他不满,革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伊拉克虽然位于两河流域,也不如埃及富裕,卡塞姆这个不能碰,那个不愿意碰,就注定了卡塞姆政权根基很薄弱。
卡塞姆心里也清楚,所以他虽然也知道林彪此来有着这样那样的算盘,但相比于英美这些殖民者,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明显好多了,也和他的理念比较接近,所以他感谢了一番,当即表示愿意采购一批武器弹药,不过他也提到伊拉克革命刚刚结束,各项改革需要大量资金……
卡塞姆倒不仅仅是讨价还价,他手里确实没多少钱,而林彪则顺势转到石油问题上,听谷雨说完,卡塞姆陷入到沉思当中,好像,也许,确实是很好的办法,借着支持阿拉伯兄弟,发动人民支持,逼迫伊拉克石油公司进一步让步。
而且有中国帮忙,伊拉克石油公司的欧美技术人员离开后,伊拉克也不需要担心石油挖不出来,所以卡塞姆立刻动心了,一旦成功,他会成为阿拉伯世界又一位领袖,而且凭借着驱逐欧美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可以有效得整合内部矛盾,推动各种改革。
前景确实好,但若是失败了,就会把英美彻底得罪,现在伊拉克各种问题千头万绪,也不能这么干,所以卡塞姆想来想去,觉得只能听一半,发动各种运动逼迫帝国主义让步,要不然就阻拦石油运输,但暂时不提完全国有化的问题……
中伊两国迅速开始各项细节谈判,中国各种武器要价不高,卡塞姆对价格还算认可,他要的是速度,林彪答应可以从天方省军区抽调库存。
卡塞姆对那种射程三百公里的导弹确实非常有兴趣,不过中方的报价太贵,他一时难下决心,决定派人去中国看一看,他甚至还试探了核反应堆,林彪告诉他,核反应堆涉及的国际问题太多,不太方便,卡塞姆多少有些遗憾……
在会谈结束后,伊拉克决定派出更多的军队支持约旦和叙利亚,而与其同时,卡塞姆也和阿里夫商议,以支持埃及为由,要求伊拉克石油公司的欧美股东们站在阿拉伯人一边,同时提出增加伊拉克的利益分配等等问题。
此时卡塞姆和阿里夫关系还行,两人迅速达成了一致,开始忙活起来,而林彪则按照伊拉克的人邀请,给巴格达军校的阿拉伯各国学员们上课,继续培训学员的活。
也就在林彪同志的出访获得巨大成功之际,在北京的谷雨也遇到了一个问题,商务部报告今年1~4月份对外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主要问题是对世界第一大市场美国的出口并不理想。
原因有三,一是美国各种贸易配额和关税壁垒的限制,让中国对美出口做不大;二是中国和本州日本出口产品重叠,竞争更厉害,以至于利润不够理想,很多出口企业不得不依靠退税过日子。
这两个原因以前都有,更主要的原因是第三个,那就是美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美国公开的工业生产出现下降,失业率增加,更麻烦的是,与战前出现经济危机时,物价也会同步下跌不同,美国的通货膨胀还在增加,物价指数竟然高达3%以上。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很可能会出现一波小的经济衰退,而美国经济衰退,进口就会下降,中国对美出口并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
对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经济人士早有一定的预料,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十年,是美国的黄金十年,通过大量对外输出二战的过剩产能,而马歇尔计划加速欧亚大陆的经济复苏,又帮助美国商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美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十年时间经济增长了110%,曾经有一年竟然干到了13.4%。
这段时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增加了250%,最为风光的板块基本都是制造业,比如钢铁、造纸等周期股,洛克希德、通用动力等军工股,石油、汽车、化工等,可口可乐等后来大红大紫的消费股反而表现最差劲。
但随着欧亚大陆主要国家相继摆脱战争阴影,经济恢复之后,生产力迅速上升,欧洲各国产能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要,还开始不断对外出口,美国经济固有的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
美国虽然通过二战打开了世界主要市场,但远离世界岛,而此时航运业还没到高度繁荣的程度,偏偏美国工资和汇率较高,这就注定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不足。
偏偏过去十年,美国发展很快,银行利率只有2.5%,各种工业投资较多,如此一来,自然出现了不小的产能过剩,美国经济自然会陷入到危机当中,商品滞销,库存增长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反而同步增加,商业部分析认为美国虽然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相关思想启动了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但美联储很可能会提高银行利率,这就意味着美国国内企业的困难会加剧,所以报告的结论是可以乘机加大与美国的经贸往来。
美国日子不好过,自然需要更多的廉价商品压低物价,减少对华的各种贸易壁垒就可以谈一谈了,更重要的是,美国重化工业出现困难,正好有利于中国的设备和技术的大规模引进,或许加快入关谈判也是有可能的。
这篇经济分析写的不错,不过谷雨估计这一次美国哪怕有经济危机,也不会太大,原因很简单,前世美国那么折腾,也一直到七十年代才开始收缩。
而这一世的越南战争根本不可能再出现,而中国提前崛起所带来的巨大的需求和新增市场,对美国帮助非常大,美国经济不可能这么快衰退,所以这一次就算出现了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也不会太大。
当然了,选择了金融霸权,美国工业一步步衰退那是必然,但老美的家底实在太厚了,这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所以这一次可以谈,但想占到多大便宜机会不大。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中国的工业产能已经不小了,按部就班发展就可以了,再大规模引进美国的剩余产能意义也不大,马上1959~1961就到了,谷雨也不清楚到底会发生什么,他更多的是想积攒一些家底,以防万一,这段时间,他集中力量整顿各种烂尾工程,也是同样的想法……
当然了,现实的问题也要考虑,既然对外贸易增长不理想,甚至有可能下降,这一块的外汇缺口怎么解决?发战争财是其一,所以谷雨更加坚定要进一步推动中东紧张局势的决心。
或许还可以加上南亚,印度休整了将近两年,也该对孟加拉国动手了,再拖下去,巴基斯坦又缓过来了,这一场在计划中的战争,完全可以多卖一些武器给孟加拉国。
当然了,战争财不可能天天发,更多的还是要靠扩大开放,获取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不想多购买美国的淘汰产能,但美国人拉着机器设备投资中国,谷雨还是欢迎的。
另外自然就是借钱,一般来说,美国经济不行,英国经济肯定也会被传染不行,而且英镑也不稳,或许可以增加一些英镑贷款,艾登不是喊着要扩大对华贸易吗?借一点钱总是可以的,当然了,如果能搞来一些美元也可以。
当然了,这些债务可以利率高一些,但不能是短期债务,最好是中长期债务,不管是美元,还是英镑都必然贬值,借一些中长期债务还是很划算的!
谷雨思考片刻后,将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然后让人送给总理毛泽民,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如果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执行。
也就在谷雨惦记美国人的同时,美国人也在惦记他,不管是正在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还是美国经济的衰退,中国都是药方之一,但现在这个药方却跟美国人对着干,而且破坏力还不小,美国人自然不高兴。
安理会上,美苏两国代表吵得不可开交,中国虽然站在苏俄一边,但一开始没怎么掺和,只是随大流支持阿拉伯一边,不过当美国拿出了那种奇葩的说辞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批评相当厉害。
你以色列占着人家的地,埃及加强军备,想着收复被占国土,天然具有正义性,以色列以埃及加强军备,威胁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为由,偷袭人家,这和贼喊捉贼有什么区别?这还有道理了,这句话都能说出口,美国代表还要不要脸了?
以色列侵略阿拉伯国家,占了人家土地,驱赶了上百万阿拉伯难民,安理会维持世界和平正义,希望停战想法是好的,但必须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必须照顾受害者的利益。
若是按照美国代表的要求,不强制要求以色列退出被占领土,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性在哪里?道义性在哪里?所以中国代表认为美国代表要求的停战只会激化矛盾,并且必然引发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这会让中东地区的局势愈发混乱,不利于世界和平。
中国代表认为联合国不能随便拉偏架,以安理会名义出台这种明显有悖公平正义的决议,中方认为安理会要求的停战必须满足两大前提条件之一。
一是交战双方都同意停战,这是双方共同的意愿;二是以色列退出历次侵略的阿拉伯国家领土,回到1947年联合国确定的边界线,除此之外,中国反对安理会出台任何具有强制性的停战决议!
在讲话中,中国代表也提到了耶路撒冷旧城问题,中国代表说中国国内有众多的基督徒和MSL,他们都非常关心以色列进军耶路撒冷旧城,担心破坏该城的各种宗教设施,所以中国代表认为,为世界各宗教和睦着想,联合国应该出台强制性措施,妥善解决该城问题。
中国代表的讲话获得了好些个小国的认可,甚至于欧洲各国也都表示认可,站在宗教的立场,欧洲各国不喜欢阿拉伯人控制耶路撒冷旧城,但也同样不喜欢比较极端的犹太人控制该城,万一搞出什么大新闻,接下来麻烦更大。
如果中国代表不提,这件事还能混过去,现在中国人提了,各国政府都有可能被国内的宗教团体批评,最好还是让联合国托管,谁都够不着,才是最好的。
中国人这一手一出,搞得美国相当为难,老美想的是这一仗一举多得,既收拾了苏俄,又收拾了阿拉伯民族解放势力,还转移了视线,让美国民众不用天天盯着卫星什么时候上天。
现在以色列胜利完成任务,当然要见好就收,真要长年累月打下去,先不说以色列能不能扛得住,光光一个苏伊士运河长期停运,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可中国人的说法又占住道义,这倒无所谓,关键是中国人点到了耶路撒冷旧城,已经获得了欧洲各国的支持,美国人也不好说不对,但中国人的态度,自然很让美国人不爽。
中国人不仅仅嘴上说,行动上也是这么干的,中国前外长,现天方省委书记严耀庆在战争爆发后,与沙特费萨尔亲王做了一番密谈,密谈的内容已经被美国获悉。
中国认为以军虽然获胜,但以军不耐久战,阿拉伯方面不必太着急停战,最起码也应该逼着以色列退出耶路撒冷旧城,再停战也不迟,若是三教圣地被玷污,对阿拉伯国家的形象影响很大。
费萨尔亲王此时也非常头疼,别的地方丢了也就罢了,耶路撒冷丢了确实说不过去,如果能够利用国际支持,迫使以色列让步自然是好的,所以他立刻认可了中国前外长的这番话。
沙特立刻与埃及取得联系,给纳赛尔打气,为此沙特把国内军队的飞机坦克等重武器运往埃及,相比于沙特,伊拉克卡塞姆政府干得更过分。
因为革命期间的种种动作太过极端,伊拉克此前多少有些孤立,所以战争爆发后,卡塞姆非常积极,他立刻提出支援叙利亚和约旦,叙利亚立刻表示同意,而在前线一再挫折之后,本来对伊拉克很有心结的约旦,也不得不接受卡塞姆的提议。
卡塞姆在与中国元帅林彪密谈之后,继此前三个旅的援兵之后,又增加了两个旅增援叙利亚和约旦,另外还有已经独立的苏丹,也把武器往埃及运,而其他还没有独立的国家民众,要么派人支援,要么在国内搞反英活动。
而本来有意立刻停战的苏俄,也不知道为什么,又改变了说辞,不再提议立刻停战,苏俄相反试图通过海空支援阿拉伯国家,苏俄黑海舰队护送装满军事物资的船舶从敖德萨港口出发,而与此同时,苏俄向伊朗、土耳其提出空军过境的要求,并且要求二十四小时答复。
伊朗、土耳其都不敢得罪苏俄,加之宗教影响,即便他们不乐意苏俄飞机过境,在阿拉伯国家遭到惨败的当下,既不方便,也不敢拒绝,而随着两国陆续同意,苏俄派出多架运输机飞往埃及和叙利亚,虽然苏俄的做法更多的是形式,很明显,这是苏俄在为阿拉伯方面打气了!
获得了中苏支持后,此前已经动摇,准备接受停战条件的纳赛尔一边命令埃及陆军继续进攻苏伊士运河东段,一边还派船运输陆军海上增援叙利亚。
而承受巨大压力的叙利亚和约旦在全国总动员后,也不断往前线增派军队,虽然这并没有影响到以军对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控制,但以军已经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到了这一步,美国人自然头大无比,种种迹象表明,阿拉伯国家竟然有联合的迹象,这自然让美国更加不安,急欲停战,但要想停战,以色列最起码要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做出让步,可以色列根本不愿意让步,他们根本无法忍受耶路撒冷带来的诱惑。
可如果不让步,在中苏两国不断拱火下,这场战争很可能迟迟停不下来,以色列肯定扛不住,这就需要美国提供更多的支援,这很可能会刺激阿拉伯国家进一步团结,简直是恶性循环。
美国人拿苏俄没有太好的办法,但对付中国还是有招数的,巴以战争与中国的关系本来就不大,中国人瞎掺和什么?你们再掺和,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当然了,老美也不能光搞硬的,正好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自然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美国的农产品需要更多的出口中国,美国的过剩产能也可以出口给中国……
正好中国中央局委员,前公安部长、南洋省委第一书记吴焕先正率领一个义海外省军政干部为主的政府代表团考察美国,所以对中国各种动作相当恼火的艾森·豪威尔让副总统尼克松与中国人接触一番,这同样也是在锻炼自己的接班人,尼克松必须学会怎么与中苏打交道。
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休斯顿访问,这座美国的石油城现在正处在黄金时期,中国代表团参观了由几百个巨大的罐体和分馏塔等等,以及几百公里管路组成的庞大的石油炼化装置,大都非常惊讶。
海外省的军政干部大多以搞的是屯垦,他们看到最先进的工程设备基本都是矿山或者电站,哪里见到过这样的钢铁森林,自然非常着迷,不断有人询问咱们有没有?
正在美国商谈进口乙烯装置的中石化副总经理赵长英同志告诉代表团们,在化工和石油炼化行业,中国目前还相当落后,我们国内只能做到五万吨级的合成氨,而欧美已经做到了十万吨级;炼化领域国产最先进的设备是60万吨,美国则是百万吨以上。
而且很多必要的催化剂和助剂都需要进口,现在差距最大的是乙烯装置,中国的乙烯装置引进自苏俄,然后逐步国产化,年产量只有5250吨,而欧美已经做到了年产五万吨,差距太过明显。
偏偏乙烯产量又直接决定了合成橡胶、塑料和人造丝产量,无奈之下,我们只能高价从美国整套进口设备,一套就是几千万美元,连一个螺丝钉都要高价进口……
中国为什么这么穷,根源就在于此,我们出口几千万件衬衫,出口无数农产品和矿石,才能换回一套这样的装置,人家能不发财吗?可不进口行不行?不行,人家一套设备比你十套设备生产的东西还要多,你不买人家的设备,想迅速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就做不到。
我们不搞市场经济,不对外开放行不行?也不行,我们不开国门,我们的商品想进入欧美同样比较困难,你想往美国买服装都办不到,为什么我们要入关,就是因为我们不是关贸总协定成员,美国对我们有种种限制。
而且就算人家让我们出口了,因为计划经济的产品竞争力也不够,也没办法赚取外汇,哪怕是最简单的一美元衬衫,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你得按照客户的要求去生产,计划经济也是做不到的。
而光靠出口基础原料,我们搞不来足够的外汇,没办法购买更多的先进设备,人民连吃饭穿衣问题都不可能迅速解决,至于市场经济会不会产生贫富差距,确实会产生,但利总大于弊……
这位中石油的同志告诉党内高层,工业并不是简单的建了几个工厂那么简单,也不是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那么简单,而是别人有,我们既要有,又要能造,还要和人家的一样好,所以谷书记才会那么重视科学家,没有科学家,我们就算买来这样的设备,也很难玩得转!
什么样的政治教育,也不如到美国的大工厂看一看,所以很多高级干部们在震撼之余,也更加理解中央的决策,毕竟这会绝大部分干部或许水平不够,但都充满着斗志……
吴焕先同志对赵副总的讲演十分满意,又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同志们把握好这一次机会,好好学习,增长见识,也就在此时,随行的使馆工作人员跑过来告诉他,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先生想和他见一面。
这些年每年都有大批中国高级干部访问美国,美国人从一开始的骄傲、好奇变成了现在的习以为常,中国人到美国来学习,不是应该的吗?
所以除了中国高层拜访过的地方,美国地方政府会有一些接待以外,美国高层很少打扰代表团,所以这一次尼克松过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吴焕先同志当然要向中央汇报。
在发送电报之后,吴焕先同志也顺势了解了一番这个资深的反CP政客,1913年出生,到今天也不过44岁,已经是副总统,好年青呀!
而艾森·豪威尔这是第二任总统任期,接下来不可能在连选,按照美国的传统,接下来就是尼克松代表共和党参选,很明显,美国最高层的新老交替就要开始了……
吴焕先同志想到这一点也不奇怪,他和谷雨同龄,此前谷雨是各大国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但很可能下一届就不是了,美国人这么快把年青一代放到了第一线,中国共产党同样也应该培养年青一代。
作为红四的代表,吴焕先未来的仕途非常明显,转来转去,等到年龄差不多了,或许才可以竞争中央局常委席位,但希望也不是很大,毕竟红四出了张国焘,能够不被歧视就不错了。
所谓无欲则刚,既然已经接近仕途的终点,吴焕先同志自然要站在党的前途考虑一些问题,他很自然的想到了谷雨的接班人问题,现在或许不需要考虑,但十年之后,就有必要考虑了!
事实上,此时中央委员会已经有一些位比较年青的干部,这些人大多在革命大发展的1933年到1938年参加革命,大多文化程度比较高,接受过全面的党政教育,并在抗日战争和接下来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这批干部数量多,文化程度高,他们和1921~1932年间入党的那一批同志形成了很好的补充,是此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力量,在吴焕先同志看来,接下来谷雨同志的接班人应该就处在于这个年龄段。
所以在写给中央的电报中,吴焕先同志很巧妙的提到了尼克松的年龄以及他受到的重要,言下之意很明显,这个人应该是未来美国总统的有力竞争者。
收到电报后,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位书记黄道和何孟雄两同志自然看得懂,何孟雄是党内第一个追随谷雨的人,所以他说话比较随意,他举着电报说道,“老黄,焕先同志和我们想得一样,明年的十大我们确实要安排一些更加年青的干部进入中央局,党内需要更加年青的血液!”
“难度不小呀!”黄道摇摇头,“谷景生同志是寻淮洲同志在四路军期间的第一任政委,是出了名的军政双全,他是昆仑省的开拓者,又做过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现在是河北省委第一书记,他进入中央局合情合理。
可我们总不能只提拔一位同志吧,最起码还要提拔一位,可另一位就不好安排了,地方省委书记中薛伯章同志是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他想进入到中央局阻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这个年龄段,只有这两位是省委书记,我们总不能临时提拔一位省长,干了一年省委书记,就提拔到中央局,这和拔苗助长也没什么区别?”
“地方不能提拔,军队能不能提拔?”
“更不好提拔了,你做过那么长时间的总政主任,你应该比我清楚!”
“也对,军中更讲究资历,要提拔军队干部,谁也越不过寻淮洲同志,而他要是早早进入到中央局,那就只能担任主持军委的副主席,这似乎不是很妥当!”
何止不妥当,简直是根本不可能,一位战功赫赫,现在仅仅45岁的陆军上将,未来注定会被提拔为元帅的同志被安排为军委副主席,岂不是要直接或者间接领导全军几十年,没有一位中央领导能够接受,所以大家很有默契的压制他。
或许未来有一天,寻淮洲会成为军委副主席,但那是未来,绝不是现在,所以此时此刻,唯一有希望的应该就是能源部部长刘兴昌。
能源部管着煤电油,是超级大部,分管煤电油的三个副部长都是中央委员,所以刘兴昌被公认为离副国级领导只有一步之遥,而且他又出身南方,正好和谷景生同志形成搭配,不过哪怕是搭配,两位同志也只是南北方各自推出的代表。
他们都不可能在未来成为谷雨同志的接班人,但问题在于1915年后的干部现在混得最好的也不过是在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或者是副省长,和前面的干部差着一大截。
所以这两位负责组织的同志很敏感的意识到未来谷雨同志的接班人想顺利出头很难,因为前面1910~1915年的优秀干部实在太多太多了。
这并不是提拔几个年轻干部就能解决的,这必须形成一个干部梯队,要不然就算提上来,接班人也没办法做事,这可怎么办?
黄道同志摇摇头,“老贺,我们不要杞人忧天了,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
“嗯,也是!”
两位中央书记又讨论起来,而在次日一早,吴焕先同志得到指示可以和尼克松好好交谈一番,搞清楚他的来意,但也不需要拘泥于某一个话题,方方面面都可以谈一谈。
不过吴焕先同志并不知道,此时尼克松正在大骂,原因也就在当天早上,伊拉克爆发了针对英美控制的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大游行,散步群众大喊反对犹太人的口号,要求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支持阿拉伯人,要不然就收回油田,美国人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出现了!
虽然老美目前还不清楚中国人起到了什么作用,但哪怕与中国无关,中苏这些CP国家也肯定会站在伊拉克一边,要是整个中东产油国都闹腾起来,美国的麻烦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