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项英同志醒了过来,他慢慢走出来,妻子刚刚从卫生间走了出来,见到他说道,"老韩,我还没喊你呢,你怎么起来了?"
"年底了,单位事情多,睡不着呀!"
"山东那个什么案子不是了结了吗?"
"是其他事!"项英同志有些温柔的看着年纪小自己一圈的媳妇,"年底各种杂事多,老家搞不好也要来人,你要招待好...
"知道了,我的大常委,我不会让你在老家那边丢人的!".
"我算是什么常委呀!"项英走进卫生间洗漱了一番,不过就在他洗漱之际,外面传来一阵阵说话声,项英同志擦了擦脸,走了出来,"怎么了?".
只见客厅之中来了好几个人,其中为首的见到他,首先敬礼,然后这才说道,"项英同志,我是中办警卫局秘书处工作人员丁佩云,这是我的证件!".
项英有些纳闷,接过证件看了看,然后有些纳闷的问道,"小丁,你们一大走这么大阵仗有什么事情吗?"
"项英同志,我奉命通报您,您身边的
工作人员需要重新调配,这是您的新秘书陈林生同志,新服务员张文兵同志,新司机王立同志,这两位同志是曹广进、赵海
山,他们将随身保护您的安全,从现在开始,他们即时在您身边工作!"
项英大吃了一惊,"我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你们来调配......"
丁佩云同志冷冰冰的说道,"按照中央规定,所有的正部级及以上干部,其身边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中办警卫局秘书处批准,如有必要,秘书处有权力临时调配
说完,丁佩云拿出了文件夹,"请您在通知上签字!"
项英有些颤抖得接过了文件,然后问道,"这是临时调配?"
"项英同志,这可能是临时调配,也可能是长期调配,具体情况我不了解,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询问陈林生同志!"
此时项英的妻子也感觉不对了,他抓着丈夫的胳膊,颤抖得问道,"老韩,你到底干了什么?"
"没,没什么!"
项英颤抖着手签好字,把文件递给丁佩云,"我身边那些工作人员呢?"
"今天凌晨除了服务员以外,其他两名
同志已经被招到了中办,现在他们应该已经开始汇报工作!"项英的脸色更难看了,他愤怒得说道,"换我身边的人,为什么不通知我!"
"项英同志,秘书处没有这项义务!"
丁佩云很严肃的说道,"项英同志,有三件事请您立刻做好,据档案显示,您违规拥有一把配枪,请立刻交出来;您身边的纸质档案资料需交由张云生同志保管;您家里的财物需立刻统计出来!".
项英同志终于忍无可忍,愤怒得说道,"你们什么意思,要抄我们的家?"
"这并不是抄家,而是本着对您负责的态度,所有物品必须当面点清造册,并得到您和爱人签字,以避免未来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您有异议,可以向中央督巡委投诉!"
项英气得全身颤抖,可又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惧,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中办警卫局秘书处竟然有这么大的权力,这是锦衣卫,还是血滴子.......
此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项英同志什么都做不了,他气呼呼得一屁股坐了下来,"我不是彭真,家里干净得很,你们查,随便查!"
不过项英话音刚落,他的妻子不干了,她结结巴巴的说道,"老韩,不,不能让他们查,这,这不行的!"
项英勃然大怒,怒目圆睁,"你说,你说清楚,你干了什么见不得的事情!"
韩妻吓得一哆嗦,脸涨得通红,"我,我没有,我就是......"
韩妻说了半天,也没说出口,丁佩云想了想,跟旁边的同志交代了两句,几分钟之后,两个女同志走了进来,把韩妻带到一旁交代去了!
项英岁数大了,他妻子肯定需要买一些补品给他养养身体,这在高干家属圈是常有的事情,但现在还是物资紧缺时代,有些东西不好买,所以一定要找关系,从工厂拿货。
项英在中央监委工作,一般人惹不起,想从工厂拿到一些东西还是容易的,不过项英是眼睛中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妻子只能瞒着他,不过一开始韩妻只是自用,但后来看到差价大了,就有些忍不住......
韩妻哭得不成样子,"这件事跟老韩没关系,是我自作主张,倒卖了一些贴补家用,不多的,加起来也就六千来块钱,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知道了!
我也没办法呀,老韩老家的人时不时
过来打秋风,看了什么好东西都想拿,不给吧就在老韩面前说怪话,又说我亏待张
姐的孩子,我是真得扛不住!"
韩妻这么一哭,本来还在熟睡的两个
孩子又被吵醒了,丁佩云没办法,就让韩妻就照顾孩子,而此时项英同志整个人都呆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向很贤惠的妻子搞出了这一手,这让他有口也说不清,怪不得上面直接抄家,估计早就知道了...
项英苦笑着站起身,仰天说道,"丢人现眼,丢人现眼呀!"
在韩妻把六千多块钱拿出来之后,丁佩云也就不客气了,直接联系了中央督巡委,当天上午项英夫妻被双规,两个孩子被老战友接到家中。
虽然项英很光棍,认为孩子不能没有
母亲,当众承认是他指使媳妇做的,接下了这个腐败指控,但这样的案子不是他说是谁干得,就是谁干得,要问清楚......
或许是为了减轻责任,韩妻被双规之后,把她所知道的一些事倒了出来,争取主动,这下子中央监委和督巡委就热闹起来了,开始连班转!而项英被双规之后,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只是稍微问了问六千多块钱的事情,然后盯着他和彭德怀同志的谈话不放,要求他解释,项英脸色大变.......
到了下午,谷雨已经看到了项英夫妻投机倒把一事的初步报告,他一边递给周恩来同志,一边苦笑着摇摇头,"夫人还是
原配的好,老夫少妻像样子的不多!"
党内高级干部中,谷雨和周恩来的私生活可圈可点,周恩来同志看完之后,也摇摇头,"连项英都出事,真是想不到呀!
两人都有些感慨,谷雨想了想说道,"韩妻交代了不少人,要好好查一查,另外也要看一看,干部们的工资要不要增加一些......"
"最近几年,高级干部工资确实加得不多,又要买房子,又要买家电,加之大多有不少的家庭负担,一些同志可能确实有些困难!"
"高级干部就算有困难也是一时的,反倒是中基层,我有些不放心!"谷雨不以为然的说道,"高级干部有大房子,有炉子,有各色家电,中央对他们还不够好吗?要是觉得困难,也可以一步步购买,腐败分子狡辩的理由不能相信!
哼,项英和一些干部整天嘀嘀咕咕,调子比谁都高,那些药酒他用得时候就没一点怀疑吗?不可能的,对这种干部必须警惕......"
谷雨昨天的讲话中斥责党内一些干部是流氓无产者,今天一早,中办秘书处突然调配项英身边的工作人员,周恩来同志都已经听说了,他知道项英肯定做了什么谷雨同志极其忌讳的事情,现在谷雨这么说,看来要穷治到底了!
他有些担心的说道,"谷雨同志,项英同志毕竟是我党著名的工人领袖,对他的处理要谨慎呀!"
"我对干部的处理,一向坚持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周恩来同志也只能点点头,两人交谈了一会,谷雨这才说道,"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跟他们打交道,手里没点东西是不行的!
我们三千公里射程的火箭不是已经稳了吗?往太平洋深处打一发,进行一次全弹道实践,既可以获得一些必要的数据,
又可以警告美国人,不要得寸进尺!"
说到这里,谷雨微笑着说道,"跟美国人打交道要一手硬,一手软,不管是主动提议谈判,还是准备扩大开放都是软,硬的一手也必须跟上!
我们周边的国家现在或多或少有一些压力,我们也要增强那些对华友好人士的信心,避免一些人歪了心思......"
周恩来同志想了想说道,"中核总公司
也研究过这个问题,往太平洋深处发射火箭技术上并无问题,但对测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核的同志认为最好是从国内向南洋省发射一枚火箭......"
"具体怎么说,中央专委讨论决定就好,我就一个要求,一定要快!"
交谈结束后,谷雨和周恩来同志分别乘车前往北京饭店,在轿车上,秘书向他汇报了项英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初步审讯结果,听完之后,谷雨哼了一声,"一个个都以为我好说话,私底下结党乱说话也就罢了,连元帅都敢拉拢,必须严厉处置!"
说完,谷雨有些烦躁的闭上了眼睛,
他倒不是为项英等人瞎折腾头疼,项英接触的人大多已经过气,影响力有限,他真正头疼的是那些位军中元帅们。
长期的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让军中元帅们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虽然他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搞出了十几位元帅,未来还会有更多,又让自己认可的部下们负责军队,但他很清楚元帅们的影响力还是不小。
而此时又是开国初期,制度虽然有用,但也是相对的,毕竟他们是制度的创建者,很难想象制度会约束到他们头上,谷雨不愿意约束自己,其他干部自然也不会乐意被约束,他们想折腾时,压根不会想到制度。
每每想起朱可夫在赫鲁晓夫时代的折腾,他就相当忌讳,虽然他和赫鲁晓夫的情况不一样,但......仔细想想,真不能怪教员,项英想搞事,不找别人,为什么偏偏找老秦呢,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谷雨挥挥脑袋,不愿意多想,他知道
现在要做的是发展,党内斗争最好还是点到为止,毕竟他还很年青,也能压得住,他的处境怎么也比八十年代的某人好得多,他都能耐着性子一步步开放成功,他就更容易了......
但与此同时,谷雨也下定了决心,要加大新老交替的力度,没必要什么都妥协,他现在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去推动自己想做的事情!
就在谷雨出发之际,参加这一天团拜会的私营资本家、华侨资本家和在华外企的负责人已经陆续到达,正在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攀谈。
刘鸿生毕业于教会学校,英语很好,他身边围绕着一圈外国商人,大家不断得交流着什么,刘鸿生看起来心情很好,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今年刘鸿生日子确实比较好过,拜英
埃战争所赐,刘家的航运生意赚了大钱,这几个赚到的钱,不仅可以归还所有的贷款,还可以再购买好些条新船。
刘鸿生很清醒,他知道英埃战争不可能打太长的时间,所以他并没有如中航运一样打入西方航运市场,中航运有国家支撑,就算遇到一些风险,也能扛得住,有那个精力,还不如继续在南洋稳扎稳打。
刘鸿生也没有捉急买船,中央的提醒
很有道理,当然了,他也没有着急归还全部贷款,而是归还了一部分,降低了航运公司的负债率,以后航运公司就可以自力更生好好发展,而剩余的资金,被他全部加持到电子行业。
此时晶体管已经开始了第一个应用,也就是晶体管助听器,在美国推出这款报价高达200多美元的助听器之后,刘鸿生的兴趣就更浓烈了,很明显这个新兴行业远比他想象得好赚钱,刘鸿生的赌性彻底上来了!
此时半导体晶体管的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生产制造设备不够完善,各种晶体管成品率并不高,这些不足之处恰恰表明要加大投资,此时不投资更待何时!
刘鸿生有很多美国朋友,刘家的航运公司在香港的账户上也有不少美元,他自然想购买美国的成套设备,这已经得到了中央的认可,中央还告诉他,若是美元不
够,可以申请更多的美元贷款。
乘着年底座谈会的机会,刘鸿生与这
些在华的企业家们交流,想知道他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门路,而在华的外国企业家们也很喜欢与这位中国首富合作,不管有没有关系,都答应帮着问一问......
在中国待久了,洋鬼子们慢慢也都知道什么是关系,刘鸿生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头面人物,随时可以见到高层领导人,这层关系就非常过硬。
而且刘鸿生又和在华外国人有长期密
切的合作,大家知根知底,有什么生意,拉他进来一起合作,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受国家产业规划限制,刘鸿生很多事
情做不了,但是帮忙说说话还是可以的,而对他而言,与欧美资本家的良好关系,也是他的立身之本。
他这样一个买办转型的工业资本家能
够获得认可,在共产党的天下还能成为首富,刘鸿生也看出来了,共产党这是拿他做吸引海外资本和华侨资本的典型,而要做好这个典型,他就一定要做好这个中间人角色。
这样做,很容易被人指责为买办,不过刘鸿生很早就发现谷雨更在意的是党政干部瞎折腾,违反中央决策,搞地方主义那一套东西,他并不反感,甚至还鼓励他做一些汇报,他多次说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刘鸿生这个中间人角色做得比较爽,但他已经老了,他自然希望这个中间人角色可以继续做下去,而一群儿子当中,老六与共产党关系更好,也去过美国留学,
刘鸿生觉得老六可以接替这份活。
所以等那些位美国商人表示会帮忙询
问时,刘鸿生指着陪同在一旁的老六,笑着说道,"我老了,精力有些不济,以后也要请你们多照应我们家老六,他当年和一群留学生前往美国留学,现在他那些同学好些都处在关键的领导岗位......"
洋鬼子们立刻就明白过来,纷纷表示知道知道,然后与刘公诚同志交换名片......与此同时,陈 JG 先生周边,也围绕着一群在国内投资的华侨,虽然南洋的混乱,让他们不得不投资内地,但他们还是很关心南洋什么时候能够消停。(
陈 JG 先生摇摇头,劝说他们安心在国内发展,如果真觉得国内不习惯,那就在香港和出口加工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美虽然有些摩擦,但该有的合作一直没有停
嘛!
面对一些人的欲言又止,陈 JG 先生不得不忠告,"后生仔,形势变了,原来那一套办法行不通了,必须换一种思路了!"
这一次座谈会最奇葩的一群人就是南北两个中苏工业园区的苏俄代表们,虽然他们在苏俄是官员身份,但中国却把他们当成企业家看待,而看到他们,也不断有商人主动与他们交流,询问中苏工业园区的情况。
此时苏俄代表们已经得到国内命令,要他们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力量,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日用品,也满足国内的需求,所以即便对这些资本家不以为然,但苏俄代表们还是相当客气,与好奇的中国资本家
们交流一番。
苏俄代表们更喜欢的是那些个美国企业高管,不过那些美国高管却对他们兴趣不大,刻意不和他们接触,万一传到国内,丢了工作,以后怎么办?
看到美国人刻意回避,苏俄代表们也相当无奈,过去二十多年,苏俄和美国有非常非常的合作,为什么现在美国人改变了主意?连普通美国人都不敢和苏俄接触
了?
等到了下午四点,谷雨的车队到达,随行的高级干部们也陆续到达,这场团拜会也正式开始,在致辞时,谷雨表示这几年香港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比较理想,他表示接下来中国共产党会认真分析两地发展的得失,并考虑新一轮在沿海地区的开放......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谷雨的讲话结束,虽然这仅仅是春节团拜会,并不是正式的场合,但谷雨在这样的场合吹风,还是迅速引起了国外的注意。
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上台,增兵爪哇岛的同时,他也非常留意中国方面的反应,看到谷雨的讲话后,他也稍稍松了一口气。
现在的国际形势相当微妙,苏俄的钢铁元帅病逝之后,苏俄新领导层迅速进行了大规模的政策调整,在国内改良安保机关,搞起了大赦,又平反各种冤案;在国外,苏俄似乎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也不再攻击中国和南斯拉夫,还更换了驻南大使。
这一切都引起了艾森·豪威尔的高度关注,虽然美国的实力比中苏加起来的两倍还要强,但如果中苏抱团,到处折腾,美国的麻烦就大了!
现在中国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扩大开放,艾森·豪威尔这层担忧自然没有了,外部没什么大问题,他的注意力自然又看向了那个让他极其讨厌的麦卡锡。
艾森·豪威尔对麦卡锡不爽,也跟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有关,美国每次大选接受之后,都要更换驻外大使,有的是酬谢大选中帮助过总统的募捐者,有的则是根据形势进行新的调整,艾森·豪威尔自然也不例外。
但这一次,艾森·豪威尔和麦卡锡围绕
着中苏大使出现了明显的矛盾,麦卡锡竟然宣称艾森·豪威尔调整的大使是不合适的,这让艾森·豪威尔勃然大怒,我刚刚上台,你竟然就唱对台戏,你想干什么?
在艾森·豪威尔的强硬推动下,两个新大使相继得到了国会的批准,但这件事也让艾森·豪威尔与麦卡锡的矛盾更深。
这段时间,麦卡锡发动了一场查禁进步书刊的运动。麦卡锡指派他的两名主要助手科恩和沙因去调查美国国务院驻欧洲各国使馆及其他驻外单位的图书馆藏书情况。
麦卡锡指控有二百八十五个单位的图书馆内藏有三万册赞扬 CP 和亲共产主义的书籍,他主张从图书馆的藏书中剔除这类图书,美国国务院为此曾发布命令,不准美国驻外单位的图书馆在任何情况下收藏 CP 及其同路人的著作。
这次查禁的结果,有四十多位名作家
和学者的著作被列为"禁书",其中包括托玛斯.杰斐逊[的选集,菲利普.丰纳的史学著作以及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等等,更奇葩的是,在美国国内的一些城市和学校,也发生了"禁书"以致"焚书"活动。
而在在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有人竟建议在公共图书馆内,凡是 CP 分子或同情 CP 的人,其著作的封面上都印上红色标记,把字写得"大到一眼可以看到的程度";还要标明作者是否 CP 以及作者的政治态度,并附上作者被传讯的次数......
中国香港的媒体将这件事比拟为中国
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运动,给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巨大损失,这些媒体竟然公开宣称愿意收藏这些禁书,并鼓励那些禁书作者在香港出版他们的作品。
这一切都搞得艾森·豪威尔很没面子,他决定抓着这件事批评一下麦卡锡,让他知道一些分寸,虽然美国的物质条件天下第一,但美国吸引他国的不能仅仅是物质条件,他的和平解放政策要想执行好,也必须有足够的精神支撑.......
就在麦卡锡忧心于国内事务时,大英帝国的首相丘吉尔在初步收拾了英埃战争的烂摊子后,也正式决定退出政坛,把首相的位置交给艾登。
在退休之前,丘吉尔告诉艾登,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元气,在此之前不要再言兵事,三环外交能够维持就维持,不能维持也要尽量搞一搞平衡。
一辈子吃了太多美国亏的丘吉尔警告艾登,英美特殊关系要维持不假,但不能太相信美国人,更不能因为财政困难,就
无原则的放弃太多东西。
大英帝国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国防体系,就算日子再难熬也得搞,若是财力实在吃不消,那就和中国、印度、南非合作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欧洲一起玩。
丘吉尔同时也提到了苏俄,他告诉艾登,反苏的调子一定要唱得高高的,但该有的合作也是必须有的,有些事保守党做不了,就让工党来做......
在交代了一番之后,丘吉尔离开了唐宁街十号,结束了十分辉煌但又极其富有争议性的政治生涯,当他步入政治舞台时,大英帝国正处在鼎盛时期,而等到他退出政治舞台时,大英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不得不主动开始了去殖民运动。
而就在英国开始政治上的新老交替时,苏俄政治上的新老交替也在继续,虽然被中国人警告了一番,贝利亚小心了很多,但前世他那一套新政还是一个又一个提了出来,甚至于搞起了自我约束,压缩内务部的职权,这也是没办法,他想登顶最高领导人,全苏上下的支持很重要。
这段时间贝利亚也在进一步压制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亲信,刚刚当选为中央书记的伊格纳捷夫被撤除了职务,而在补选中,贝利亚也往书记处塞了一个人...
在不断扩充权力的同时,贝利亚也在
想法设法缓和与苏俄红军的关系,他甚至有意完全平反朱可夫,不过他总不能白白平反不是,他也需要朱可夫元帅有一些友好的表示。
但贝利亚并不知道的是,他这一连串举措却起到了反作用,贝利亚掌握了太多太多的黑料,大家本来就对他忌惮三分,
害怕他搞威胁那一套东西。
偏偏贝利亚在改革问题上一言九鼎,决不允许别人插嘴,完全违背了集体领导原则,甚至还不断重用民族干部,排斥俄罗斯族干部,大家伙自然相当不爽。
即便是他的盟友马林科夫也对贝利亚
越来越独断专行,还越过他搞起了大赦十分不满,到底谁才是苏俄的当家人?
不过贝利亚打击赫鲁晓夫也符合马林
科夫的意愿,所以马林科夫即便感受到不安,也只是痛并快乐着,并不是很着急。
与马林科夫不同,赫鲁晓夫已经有些
坐不住了,他不明白贝利亚为什么盯着他打,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如果再不反抗,未来天知道有没有好下场!
赫鲁晓夫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现在也没什么实权,他自然有时间拉拢其他主席团成员,而这一波拉拢的顺利程度也出乎了他的想象,贝利亚的仇人实在太多了